要闻

汇聚众力,做实为民服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4-30 06:33:49    责编: 徐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践行党的宗旨,树牢群众观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窗帘开,平安在;窗帘闭,要留意。”在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这已经成为志愿者们心中的深刻印记。

恒通社区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小区居民中的30%为老人。为满足辖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社区党委于2021年12月创新实施“窗帘之约”志愿服务项目。

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的办法,与小区20多位高龄、独居、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定下“窗帘之约”,老人通过开关窗帘向志愿者报平安,窗帘开合间,拉近了社区与老人的距离,守护了老人的幸福晚年。

去年冬天,社区金大爷家的窗帘没拉开,志愿者反复联系后发现老人摔倒在床边,经过及时送医才脱险。如今,社区不仅将巡查频次加密到每日两次,还延伸出代购药品、心理疏导等“窗帘+”服务。

今年4月,合肥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等联合在全市推广“窗帘之约”这一有创意、暖人心的做法,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据介绍,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优化志愿服务,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开展创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月5日,合肥市发布“志同道合”志愿服务市域总品牌,13个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打造特色品牌,N个落在社区的示范微品牌精准触达民生需求,形成全域覆盖“1+13+X”三级品牌矩阵,三级品牌层层联动,共同织就“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服务”的志愿服务网,推动为民服务从“单兵作战”走向“百花齐放”。

“上次帮社区上门给邻居们宣传反电诈知识和案例,没想到还能换午饭。”在庐阳区海棠街道社区食堂,志愿者张志兰用15个积分兑换了一顿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

合肥制定积分激励办法,设立社区“积分超市”“爱心银行”等。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共兑换82万志愿服务积分,可相应获得公益服务、技能培训、文创产品等福利。同时,还为270名市级以上“最美志愿者”颁发礼遇关爱卡,凭卡可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游览市内公园等礼遇,推动“德者有得”理念制度化。

政策先行,为品牌“撑腰”。近年来,合肥市出台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办法,从策划到评估全流程规范,每年拨付专项资金扶持优质项目。连续6年举办市县两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精准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引导基层策划实施“小而美”项目2.1万余个,其中“蓝焰暖万家”燃气安全服务、“行知学堂”支教助学等34个志愿服务典型获评全国先进。

作为国家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合肥还聚焦孵化赋能,让创意“破茧”,通过实地走访、基层调研、主动推介等,建立种子项目库,组建志愿服务专家智库,组织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公益组织负责人等,为潜力项目提供定制化指导。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项目“爱在南站”便是典型。从最初的重点旅客帮扶,到如今24小时服务、7000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旅客1.6亿人次,成为全国交通枢纽志愿服务的“金名片”。

光党委政府参与还远远不够。为做好做实为民服务,合肥市还聚合多方力量,爱心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新就业群体纷纷加入“品牌矩阵”。家政协会“合肥向阳花”开展助老、技能培训。外卖小哥化身“平安骑士”,上报隐患4060余条。网约车司机组建“瑶熠生辉”服务队,爱心送考、救助路人……志愿服务融入城市肌理,成为社会治理的“柔性力量”。

■ 本报通讯员 徐筱箐 赵姝姝 本报记者 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