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639期)
来源: 2019-05-09 16:03:11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对标“国家级” 瞄准“世界级”

合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立志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其中,“合肥市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这一经验做法获表扬。2018 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 3.24%,居中国省会第二,入选全球科研城市 50 强,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创之城”。

面向世界 展示创新成果

2019 年 4 月 24 日,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开馆。据悉,作为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是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也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 10.66 亿元,建筑面积 8.2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打造成安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支点,创新主平台的重大成就集中展示平台,国际化高端创新智慧空间。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安徽创新馆将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坐标式展馆”,成为向世界展示安徽创新成果的窗口。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墨子号卫星———走进创新馆,你会震撼于整个安徽科技创新的爆发力。

安徽创新馆中设计了多种科技体验场景,包括创新安徽秀场、量子时空隧道等;中国首个 5G 智能馆在创新馆内设立了 6 个站点,为馆内举行的大型路演和各大发布会提供“高速率、大带宽”的 5G 实况直播连线。正式开馆后,将成为安徽省最大的 5G 集中体验区。

“它既不是展览馆,也不是博物馆、科普馆。”安徽创新馆开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合肥市副市长朱策说:“而是一座集合‘成果展示、要素集聚、研发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场馆。”

“创新答卷” 令人刮目相看

2018 年 12 月 14 日, 合 肥 综 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在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乡正式开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是继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之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置。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遑论创新发展一日千里的合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对标的是“国家级”,瞄准的是“世界级”。

在引领性项目成果方面,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前国家实验室承载主体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装置磁场强度再创新高,达42.9T。

三年来,安徽实现 18 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利用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成功研发缓冲拉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着陆以及发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机制等。

此外,合肥成功诞生中国首款量 子 计 算 机 操 作 控 制 系 统, 针 对FLT3-ITD 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已开展临床试验,超级针X 射线成像系统低能成像技术填补国际空白等。

在国际合作方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发起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集聚世界主要核聚变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还积极推动大科学装置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EAST 实验装置吸引美法德英日等国 50 个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作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我们肩负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光荣任务。我们以‘生态 + 创新’理念,致力打造最美的生态环境,用最美的自然生态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让各类高端人才安心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让合肥真正成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合肥市市长凌云说。

人才磁场 合肥成“养人”之城

2017 年 9 月,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建成使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依托这一装置,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细胞库,囊括了近 90 种癌症激酶靶点,填补了中国新药创制领域多项空白。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三年来,合肥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城市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长远的眼光、“舍得”的境界、开放的胸怀、开明的态度,努力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推动从“抢人”向“养人”转变,真正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倾情打造“养人”之城。

今 年 4 月 14 日, 科 技 部 副 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发布了 2018 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合肥连续两年位列前三名。

全球竞争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刚刚过去的 3 月,科大讯飞在国际权威机器阅读理解评测SQuAD2.0 挑战赛中,不仅再次登上榜单第一,而且全球首次在全部两项指标上都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一举创下比赛的全新纪录。

2017 年 6 月,《 麻 省 理 工 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 50 大最具技术创造力企业”榜单中,科大讯飞名列全球第六、中国第一。2017年 11 月,科大讯飞入选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四大开放创新平台,并获批建设中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年来,合肥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合肥已经建设 2 个国家级、6个省级、4 个市级战新集聚发展基地(试点),智能语音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 户,江淮大众、京东方 10.5代线、晶合 12 吋晶圆、通威 2.3GW高效晶硅电池、江汽蔚来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占中国 13%。

2018 年 10 月,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指示要求,举全省之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据悉,未来合肥滨湖科学城将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聚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个产业群”;将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聚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四个先行区”。

从“滨湖新区”到“滨湖科学城”,历经一个轮回,承载了合肥和安徽人民的创新希冀。(记者 梁巍 / 文 刘职伟 / 摄)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对标“国家级” 瞄准“世界级”

合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立志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其中,“合肥市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这一经验做法获表扬。2018 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 3.24%,居中国省会第二,入选全球科研城市 50 强,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创之城”。

面向世界 展示创新成果

2019 年 4 月 24 日,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开馆。据悉,作为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是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也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 10.66 亿元,建筑面积 8.2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打造成安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支点,创新主平台的重大成就集中展示平台,国际化高端创新智慧空间。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安徽创新馆将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坐标式展馆”,成为向世界展示安徽创新成果的窗口。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墨子号卫星———走进创新馆,你会震撼于整个安徽科技创新的爆发力。

安徽创新馆中设计了多种科技体验场景,包括创新安徽秀场、量子时空隧道等;中国首个 5G 智能馆在创新馆内设立了 6 个站点,为馆内举行的大型路演和各大发布会提供“高速率、大带宽”的 5G 实况直播连线。正式开馆后,将成为安徽省最大的 5G 集中体验区。

“它既不是展览馆,也不是博物馆、科普馆。”安徽创新馆开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合肥市副市长朱策说:“而是一座集合‘成果展示、要素集聚、研发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场馆。”

“创新答卷” 令人刮目相看

2018 年 12 月 14 日, 合 肥 综 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在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乡正式开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是继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之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置。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遑论创新发展一日千里的合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对标的是“国家级”,瞄准的是“世界级”。

在引领性项目成果方面,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前国家实验室承载主体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装置磁场强度再创新高,达42.9T。

三年来,安徽实现 18 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利用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成功研发缓冲拉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着陆以及发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机制等。

此外,合肥成功诞生中国首款量 子 计 算 机 操 作 控 制 系 统, 针 对FLT3-ITD 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已开展临床试验,超级针X 射线成像系统低能成像技术填补国际空白等。

在国际合作方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发起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集聚世界主要核聚变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还积极推动大科学装置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EAST 实验装置吸引美法德英日等国 50 个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作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我们肩负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光荣任务。我们以‘生态 + 创新’理念,致力打造最美的生态环境,用最美的自然生态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让各类高端人才安心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让合肥真正成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合肥市市长凌云说。

人才磁场 合肥成“养人”之城

2017 年 9 月,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建成使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依托这一装置,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细胞库,囊括了近 90 种癌症激酶靶点,填补了中国新药创制领域多项空白。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三年来,合肥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城市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长远的眼光、“舍得”的境界、开放的胸怀、开明的态度,努力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推动从“抢人”向“养人”转变,真正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倾情打造“养人”之城。

今 年 4 月 14 日, 科 技 部 副 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发布了 2018 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合肥连续两年位列前三名。

全球竞争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刚刚过去的 3 月,科大讯飞在国际权威机器阅读理解评测SQuAD2.0 挑战赛中,不仅再次登上榜单第一,而且全球首次在全部两项指标上都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一举创下比赛的全新纪录。

2017 年 6 月,《 麻 省 理 工 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 50 大最具技术创造力企业”榜单中,科大讯飞名列全球第六、中国第一。2017年 11 月,科大讯飞入选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四大开放创新平台,并获批建设中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年来,合肥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合肥已经建设 2 个国家级、6个省级、4 个市级战新集聚发展基地(试点),智能语音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 户,江淮大众、京东方 10.5代线、晶合 12 吋晶圆、通威 2.3GW高效晶硅电池、江汽蔚来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占中国 13%。

2018 年 10 月,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指示要求,举全省之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据悉,未来合肥滨湖科学城将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聚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个产业群”;将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聚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四个先行区”。

从“滨湖新区”到“滨湖科学城”,历经一个轮回,承载了合肥和安徽人民的创新希冀。(记者 梁巍 / 文 刘职伟 / 摄)

    相关新闻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5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