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657期)
来源: 2019-09-20 15:32:32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小县城”蝶变为大都市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 合肥市实现华丽转身

【侨报讯】近日,合肥市统计局发布《风雨兼程七十载 大湖名城谱新篇——数说合肥从“小县城”到“大都市”蝶变》,详解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合肥市抢抓机遇,砥砺奋进,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总量不足亿元、城区面积 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6 万的“小县城”,发展成为正在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综合实力显著增强。70 年来,合肥市经济总量从不足亿元发展到近 8000 亿元,年均增长 10.6%,实现了四次大跨越。

2006 年至今,合肥市平均每两年跨一个千亿元台阶,2018 年达到7822.9 亿 元,年 均 增 长 13.2%。 经济总量在中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由1978 年的第 19 位,前移至第 11 位。人 均 GDP 由 1949 年 的 49 元 增 至2018 年的 97470 元。

合肥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就举世瞩目。从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到正式获批中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市成为中国唯一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城市。数据显示,2018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 32831件和 5597 件,分别是 2005 年的 70.2倍和 39.7 倍,居中国省会城市第 5和第 7 位。2018 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 2110 户,居省会城市第 7 位。

对外经济取得突破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 由 1995 年 的 1.72 亿 美 元 增 至2018 年 的 308.13 亿 美 元,年 均 增长 25.3%。其中出口额由 1.07 亿美元增加到 182.46 亿美元,年均增长25.0%。2018 年,机 电 产 品 出 口 额131.98 亿美元,占合肥市出口额的72.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80.59亿美元,占出口额的 44.2%。中欧班列开行 182 列,增长 1.6 倍。

利用外资规模提升。1985 年,合肥市“引进来”刚刚起步,外商直接投资仅 55 万美元。进入 21 世纪,合肥市利用外资呈快速发展态势。2018 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 140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2.30 亿美元,比 1985 年增长 5871.7 倍,年均增长 30.1% ;2018 年末,境外世界500 强企业中,46 家在肥投资设立64 家外资企业,分别比 2012 年末增加 13 家和 22 家。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合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合肥市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立体衔接联动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夯实。

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合肥市公路里程达 19026 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90.9 倍,年均增长 6.8% ;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量在 70 年间实现了千百倍的增长。民航客运量 607.5 万 人,是 1978 年 的 341.3倍,年均增长 15.7%,新桥机场闯入“千万级俱乐部”。此外,合肥市的邮电通信飞速发展,2018 年成为中国首批 5G 试点城市。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6 年,城市公共交通进入“地铁”时代。1949 年,合 肥 辟 建 第 一 座 人 民 公园——逍遥津公园,到 2018 年末,全市公园数量达 187 个,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六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居民生活质量大幅跃升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持续提升的城乡居民收入。合肥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 1949 年的 164元提高到 2018 年的 89022 元,年均增长 9.6% ;住户存款余额由 1952 年的 124 万 元 增 加 到 4003.41 亿 元,年均增长 2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 收 入 由 1952 年 的 45 元 增 至20389 元,年均增长 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90 年的 1432元增至 2018 年的 41484 元,年均增长 12.8%。 (苏晓琼)


安徽省休闲农业上半年迎客1.1亿人次

【侨报讯】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徽省加快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综合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上半年安徽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15459 家 ;接待游客达 1.1 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 49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1%、11.5%。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和服务规范化态势。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安徽省通过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采取形式各样、异彩纷呈的四季推介活动,为广大农民寻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休闲纳凉度假、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好去处。近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安徽省黄山市宏村、滁州市小岗村等 12 个村上榜。安徽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 73.6 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 58.3 万人。按规划,今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营业收入将力争超过 850 亿元,增长 10% 以上。(史力)


宣城市全面建设“皖南川藏线” 

【侨报讯】今年上半年,宣城市“皖南川藏线”累计接待游客 326.4万人次,达 2018 年全年接待人数的76.8%,实现旅游总收入 24.78 亿元,完成投资 4.7 亿元,带动了沿线群众就业逾 11550 人次。实现“皖南川藏线”建设“五个一”突破。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上半年,“皖南川藏线”沿线新增农家乐 35 个、床 位 447 张、观 景 平 台 8个。完成宣州区溪口至华阳段,华阳至白云洞段道路改造工程、宁国市 S207 文岩路方塘至倒桥段灾毁恢复工程、宁国港口出入口道路已完成茶山彩色混土 2 公里慢行道建设、泾县琴溪镇路面延伸工程。

环境整治进一步向好。实施“水美林秀”工程,扎实推进沿线乡村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宣州区溪口镇、周王镇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汤村水库项目已开展初设编制和移民安置方案审查等。

项目业态进一步丰富。推动旅游 + 休闲康养、童玩娱乐等新业态培育。泾县牛肝马肺水上乐园玻璃栈道及儿童拓展区项目开始对外营业。旌德县临湖山庄民宿完成主楼建设。宣州区杨柳樱花谷度假旅游区项目花海景观区平整土地 585亩,移植樱花 500 亩。宁国市真也天境项目正在进行种植区和亲子田园度假酒店广场建设。宣州区“胡家涝宣纸生产遗址”特色文创民宿项目正在建设主体工程。

宣城市还将“皖南川藏线”建设与中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赴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成功举办“中国文房诗意宣城”主题推介会,不断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成“川藏线最佳摄影点”语音导览系统,与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加大合作。(顾娜)

芜湖市黄金水道迎来绿色发展

【侨报讯】今年以来,芜湖市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唱响了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进行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芜湖市水运企业数与船舶运力依旧位居中国内河港口前列,船舶交易和水路货运一片欣欣向荣。

截至 6 月底,芜湖市水运企业共计 213 家,其中航运企业 182 家,航运服务企业 31 家。芜湖市在册营运船舶 3972 艘、888.19 万载重吨,单船平均载重吨达 2236 吨,航运企业及船舶运力继续位居安徽省第一,同时位列中国内河港口前列。

芜湖市船舶交易市场增势不减。6 月份,芜湖市船舶交易完成交易量 87 艘、同比增长 85.1% ;完成 交 易 额 1.77 亿 元,同 比 增 长 了82.5%。今年上半年,芜湖市船舶交易累计完成交易量 629 艘、同比增长 61.3% ;完成交易额 11.46 亿元,同比增长 54.9%。作为水上经济的“晴雨表”,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继续稳步攀升。上半年,全市水路运输货运量完成 10837.93 万吨,同比增长 10.8%。

在此 前 的 整 治 过 程 中,芜 湖市全部拆除了 191 个非法占用长江岸线、违反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及与岸线资源利用不相适应的非法码头、修造船点和黄砂经营点,并全部实现生态复绿,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 26.5 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 243.5 万平方米。(杨友艺)


安徽省将自办出口商品境外展

【侨报讯】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安徽省将分别在印度孟买和阿联酋迪拜组织举办安徽省出口商品境外展(自办展),进一步拓展新兴国际市场,扩大安徽省对东南亚、中东地区的外贸出口。

此次境外自办展,参展门类涉及建材五金展、家纺服装、家居用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配件及用品、食品及设备、电力及能源和工业及机械设备等领域。

中国(印度)贸易博览会和中国(阿 联 酋)贸 易 博 览 会 是 中 国商 品 进 入 全 球 新 兴 市 场 的 重 要展 会 平 台。 安 徽 省 在 2017 年、2018 年 依 托 该 平 台 分 别 举 办 了安 徽(印 度)自 办 展 和 安 徽(阿联 酋)自 办 展,先 后 共 组 织 了 近300 家 皖 企 参 展,展 会 现 场 交 易金 额 累 计近亿美元,得到安徽省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鲍亮亮)


蚌埠市打造智能制造模本

【侨报讯】政府搭台 , 孵化平台牵线 , 蚌埠市精准对接产学研需求 , 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 打造智能制造的蚌埠模本。

日前 , 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主任仲梁维带着最新研究成果智能快速设计系统 , 来到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该系统能为企业节约至少 30% 的研发成本。在仲梁维看来 , 产学研合作能为科研项目找到出口 , 是科研落地的最佳途径。而在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继萍看来 , 产学研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研发中的实际困难 , 还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 , 提升了企业整体科研能力。

“截至去年底 , 蚌埠基地 102 家在孵企业总销售额突破 7.5 亿元 ,实现利税 2 亿元。”上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总经理潘伟说。截至目前 , 基地已组织上海理工大学与蚌埠市 100 余家企业成功对接。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是蚌埠市产学研合作的一个范本。目前,蚌埠市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 ( 蚌埠 ) 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与中电科共建中国电科 ( 蚌埠 ) 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 , 建成上理工蚌埠成果转化基地 , 在工业集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 22 个科技路路通基层服务站点 , 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移“最后一公里”难题 , 畅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对于发展中的小微企业 , 孵化平台则是成长的“温室”。蚌埠市在政府引导的同时 , 尤其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 共同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新型孵化载体 , 打造出一批全要素众创空间。目前 , 蚌埠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4 家、众创空间 18 家 , 孵化器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 , 入驻中小微企业 400 多家 ,创客团队 360 个 , 入驻创客数 1100余人。(靳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