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61期)
来源: 2019-11-21 15:42:45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启动建设

打造科技前沿“航母级”研究平台

日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组建实施方案论证会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标志着一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级”研究平台即将扬帆起航。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依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设,将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重点部署清洁煤炭利用、磁约束聚变、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力电网四个研究方向,带动安徽省能源领域科研力量优化布局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最终建成具有“一流的研究设施、一流的核心技术、一流的研究团队、一流的科研成果”的国家级能源实验室。

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在磁约束聚变、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研究等领域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研发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告诉记者,研究院近期目标是建成由聚变能、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智能电力电网为一体,具有 1000 人规模的专业化能源研究院,形成拥有国际聚变能研发最全面的综合基础设施和平台,拥有中国领先的洁净煤高效利用研发平台,拥有国际一流的可再生能源基础研究平台以及中国一流的智能电力电网的关键技术平台,为中国能源安全规模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中期目标是到 2035 年,全面建成由磁约束聚变、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智能电力电网交叉、融合、互补的多功能集成研发基地,成为能源研发体系最全面、大科学设施平台最先进的国家能源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前瞻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汇聚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远期目标是到 2050 年,建成世界最顶尖的战略性能源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建成聚变电站,实现聚变发电,产生一大批原创性、革命性的能源科学技术成果,解决一系列目前制约中国能源利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成为引领世界能源科技发展的创新高地。(汪永安)


芜湖农机驶向“一带一路”

近日,在芜湖市三山区省级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内,德邦大为 8 辆大卡车整装待发,里面装载着首批 12 台大型节水灌溉设备——指针式喷灌机。这批芜湖农机将在芜湖站搭上火车,转新疆走中欧班列,15 天后抵达目的地——哈萨克斯坦。

“这是芜湖公司投产以来集中出口的最大一批指针式喷灌机。”德邦大为(芜湖)农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是德邦大为产品在亚太区继俄罗斯之后销往的第二个国家,意义重大,是德邦大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亚太、非洲等新市场的一次“破冰”合作。

“前期我们的技术人员已经进驻哈萨克斯坦,对农业进行摸底,对农场和水利设施进行设计,初步达成了第一批次 12 台指针式喷灌机的合作。此次我们派出技术人员,开 展 后 续 的 安 装 和 售 后 服 务 等 工作。”这位负责人介绍,德邦大为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合作,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拓宽国际化之路。

据悉,德邦大为是专业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系统集成商。公司在全球拥有 5 个研发、示范和生产基地,其中一个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德邦大为(芜湖)农机有限公司是德邦大为的全资子公司,于 2018 年 3 月成立,开展牧草机械、灌溉装备、真空脉动烘干装备及农业传感器等研发、制造及销售,目标是用 5 年时间打造德邦大为南方基地。(林见 付君兰)


界首市循环经济助推县域发展

外形像海绵、身子却硬实,位于界首市的安徽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蜂窝状“泡沫铝”,是一种能够吸能防撞、吸音防火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建筑消防等领域。据悉,泡沫铝的原材料就是利用了再生铝的资源回收,通过高温加工使材料减重超过 50%,而铝材料的附加值提升了近 10 倍。

今年 5 月,由长三角循环发展联席会议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循环经济现场会在界首市召开。近年来,界首市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资源循环高端化利用与集聚化升级,打造中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和重要再生塑料集散地、铝基新材料加工基地。如今在界首市,通过园区企业多环节加工转化,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循环和由废旧塑料到 T恤衫、管道的美丽蝶变。

在循环经济的坚实支撑下,界首市工业发展动力强劲,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8 月,界首市实现循环经济产值 424亿 元。 目 前, 界 首 市 规 上 工 业 企业达 326 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15 家, 超 10 亿 元 9 家, 超 50 亿元 2 家, 超 百 亿 元 1 家,8 家 企 业位列安徽省民企百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等国家级称号 16 项,居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第 3 位、增速十快县第 3位;GDP 増速连续 3 年安徽省第 1,今年上半年增长 10%。 (吴量亮)


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达 28 家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2019 年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已经公布。此次,安徽省新建 9 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涉及高端电机、智能家居、智能分选装备等领域。截至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达28 家,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今年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具体为:高端电机制造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家居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分选装备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铜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高分子新材料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配电装备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功能性皮革新材料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新型纤维色纺纱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为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旨在加强创新资源整合,聚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 动 安 徽 省 制 造 业 高 质 量 发 展。2017 年,安徽省首批建设了 8 家,涉及硅基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数字化精密铸造等领域;2018 年建设了 11 家,涉及智能网联汽车、环卫装备、增材制造等领域。根据此前计划,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重点建设 30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 年建设 50 个左右,形成比较完善的、能够支撑制造强省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吴量亮)


东向发展勇争先 奋力崛起皖东南

“屏障东南,襟带江淮。”作为皖东南门户的宣城市,是安徽省唯一同时与江苏省、浙江省毗邻的省辖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宣城市始终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变主题和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

2013 年,宣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 年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一员;2018年,又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 G60 科创走廊 3.0 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市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沪苏浙为标杆,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提出推进工业强市、招商增效、工业园区、开放合作等“十项对标提升行动”,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区域合作高水平、城乡面貌高颜值、政务服务高效能、人民生活高品质。

宣城市聚焦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抢抓机遇、对标对表、积极作为。围绕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强力推进水、陆、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产业合作,积极谋划推进“一基地两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宛陵科创基地和宣郎广宁智创走廊、泾旌绩文化旅游生态健康产业走廊。成功签约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合作项目,推动郎溪、广德与溧阳共同编制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风从海上来,潮涌皖东南。2018 年,宣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两个百亿台阶,达1317亿元,增长 8.32%,经济总量排位在安徽省再进 1 位,居第 9 位。其中,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超过 20%,与 163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进出口 5.2亿美元,增长 11%。

此外,宣城市近年牢牢把握“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凝心聚力打造“有品有味的文化生态之城”,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探索生态文明的宣城样本。(顾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