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669期)
来源: 2019-12-19 17:43:53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安徽拉近“时空距离”

【侨报讯】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先行。近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到 2025 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联动协作成效显著。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按下“快进键”,不断拉近沪苏浙皖间的时空距离。沪苏浙皖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协调分工,推进路网互联互通,构建畅通长三角?

加速交通一体化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12 月 1 日,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正式开通,阜阳、亳州两市近1600 万人民迈入“高铁时代”。两条高铁线路的通车,不仅让沿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也让皖北地区搭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

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的顺利开通,只是今年长三角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

“《规划纲要》提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未来长三角铁路网特别是高铁网将进一步加密,交通红利持续释放,这无疑将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年底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徐盐铁路、连镇铁路董淮段的陆续开通,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将达到 22 条,运营总里程将突破 5000公里,其中安徽省就有 10 条高铁线经过,长三角织就全国最为密集的高铁网。”

未来,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加快实现。《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

打通省际断头路 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

截至 2018 年底,长三角地区公路总里程 50.13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 140.03 公里 / 百平方公里,是全国水平的 2.77 倍。三省一市基本实现 10 万人口以上城镇高速公路全覆盖,以及高速、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的等高对接。

打通省际断头路,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首批 17 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中,1 个项目建成通车,12 个项目全面开工,4 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 2020 年建成 1 条,2021 年建成 5 条,2022 年建成 5 条。一些拥堵路段的改扩建工程也在加快推进。合宁、合安、合巢芜是三条主要的国省道干线,目前这几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年内就能通车。

作为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目前,三省一市撤站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撤站任务。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规划纲要》提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提高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

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规划纲要》还提出,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打造长三角机场群和港口群,具有良好的基础。2018 年,长三角区域内各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2.5 亿人次、货邮吞吐量 569 万吨,分 别 占 中 国 的 19.6%、35.1%,航 线网络可直达全球 48 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方面,2018 年,区域内各港口共完成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46 亿吨,占中国的 35%,集装箱吞吐量 9026万标箱,占中国的 36%。

安徽省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及时明确和调整长三角各机场定位,促进机场群有效合作,有序推进芜湖宣城机场新建工程,阜阳、安庆机场改扩建工程等 ;稳步推进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亳州机场等项目前期研究。同时,相继开通芜湖 - 上海洋山直达联盟航线、合肥 - 芜湖“港航巴士”、皖江小支线,初步形成了安徽省集装箱航运“一核两翼”总体布局,接下来,大力推进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作出安徽贡献。(范克龙)


宣城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侨报讯】日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宣城市赫然在中心区。这一年来,宣城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破题,呈现全面融入、加快融入的势头。

宣城市积极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安徽行动计划》,今年 8 月在安徽省率先编制出台《宣城行动计划》,该计划将 G60 科创走廊、南京 都 市 圈、皖 江 示 范 带、皖 南 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岭六县”长 三 角 产 业 合 作 发 展 试 验 区 以及 与 苏 浙 待 贯 通 的 互 联 互 通 项目等作为重点。

继杭 黄 高 铁 建 成 运 营 后,今年 以 来,商 合 杭 高 铁 加 快 推 进,2020 年 建 成 通 车 后 将 迅 速 改 善宣城市与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交通联系,宣绩高铁已完成招 标,2020 年 全 线 开 工 建 设,计划 2023 年建成通车,将与合福、杭 黄、昌 景 黄 高 铁 衔 接,随 着 未来宁宣高铁的建成,对促进南京都 市 圈 向 南 增 强 辐 射 力 和 扩 大辐射范围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苏浙境内的扬绩高速公路溧阳段和宁宣杭高速公路高淳段、临安段 3 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宣城市将织密通连长三角的高速公路网。

宣城市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正在加快建设,芜宣机场完成飞行区场道土方工程和航站楼主体框架,预计 2020 年底具备通航能力。随着一批联通长三角互联互通项目的相继建成,宣城市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宣城市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力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今年前 10 个月,宣城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329 个,其中沪 苏 浙 项 目 236 个,占 比 71.1% ;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 344个,其中沪苏浙项目 281 个,占比81.7%。

紧 抓 G60 科 创 走 廊 建 设 机遇,宣城市积极参与产业联盟建设,牵 头 成 立 G60 科 创 走 廊 新能源产业联盟,目前九城市已有80 多 家 新 能 源 企 业 加 入,成 为区 域 内 新 能 源 产 业 合 作 交 流 的重要平台。

宣城市还积极参与新安江流域(安徽—浙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建立了宣城市与浙江边界区域市级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段北生)


9 年涌现 40 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占安徽省五分之一

马鞍山市爱心跑出“加速度”

【侨报讯】日 前,中 华 骨 髓 库2019 年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交流会选择在马鞍山市召开,这是对4049 平方公里土地上爱心涌动的最好肯定。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恶性血液疾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因此造血干细胞又被称为“生命种子”。

时间为轴,光阴为证。2008 年5 月,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马鞍山工作站成立。2010 年,第 1 位捐献者吴红成功捐献。第 1 个 10 例用了 4年,第 2、第 3 个 10 例各用 2 年,第31 例到第 40 例,仅仅用了 10 个月。从第 1 位捐献者到第 40 位捐献者,在一场场生命接力的背后,爱心跑出“加速度”,创造了造干捐献的“马鞍山速度”。

从第 1 例成功捐献为起点,9 年来,马鞍山市捐献人数占安徽省五分之一,位居安徽省前列。张中豪、刘斯香、周峰、周斌和王子南,今年前 10 个月,马鞍山市涌现 10 位造干捐献者,再次刷新纪录。日前,又有一例捐献计划已经下达。

据悉,马鞍山市充分发挥市红十字会组织协调、市中心血站技术支持、志愿者团队服务参与、捐献者所在地及单位保障与道德模范培育树立等作用,围绕造干捐献者做好服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模 式。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成立近 10 年来,已有近 6000人成为中华骨髓库捐样志愿者。多年来,马鞍山市以入库率高、库容率大、成功捐献数多,在安徽省乃至中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现了友爱互助的奉献精神。(杨正文)


芜湖市“5G+智慧医疗”投入应用

【侨报讯】近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与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举行5G+ 智慧医疗战略合作签约并设立“5G+ 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在 5G 网络建设、5G 远程医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合作,此举标志着芜湖市“5G+智慧医疗”进入了实质性应用阶段。

签约仪式现场还进行了 5G 手术示教,远在 3000 多公里外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人民医院以及繁昌县人民医院通过 5G 远程医疗应用,接受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和示教。手术进行过程中腔镜细节、全景影像等通过 5G 网络稳定、实时地传到三地现场,画面、声音清晰流畅。

此次通过建立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区域基础网络服务、“5G+ 智慧医疗”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度合作,共同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打造成芜湖市智慧医院的标杆。同时,依托“5G+ 智慧医疗”建设,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 等技术,将加速医疗数字化转型,打破地域限制,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医师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沈宫石)


池州市着力奖诚信优环境

【侨报讯】日前,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发布 :池州市在中国 261 个地级市排名中名列第 34 位,排名持续上升,位居中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池州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完善体系构架,推进平台和网络建设,营造诚信经营市场环境。

该市通过建设信用平台,按下信用建设“总开关”。按照“市县一体化”建设,建成全市“一网(信用池州网)一库(信用数据库)一平台(信用操作平台)”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包括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个专题库在内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后台实现对信用数据的归集、清洗、处理 ;完善信用操作平台,建立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员账户,实现信用数据征集、数据共享、信用服务、门户内容管理等。强化信用应用,打开信用评价“总阀门”,在市本级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率先试点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 ;拓展“信易贷”等“信 易 +”金 融 服 务 产 品。同时,开展失信行为修复工作,通过举办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公开信用承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信用,依法依规退出“黑名单”。

创新应用产品,构建信用建设“大体系”。池州市通过开发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制定 44 个行业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明确信用联合奖惩执行内容,实现“信用奖惩、一键联办”便捷模式 ;依托“互联网 + 政务一站通”平台,将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使用嵌入市本级部门审批、监管工作流程中。池州市完成 52 个市本级部门业务审批的覆盖,共计 2173 项服务事项接入信用信息核查,近 20 个行政审批部门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行政审批便利服务,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近三年来,池州市共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10051 人次,列入限制高消费 8631 人次。 (徐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