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672期)
来源: 2020-01-17 19:00:16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马鞍山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山河添秀色 产业上新阶

【侨报讯】四周新绿摇翠,湖面波光粼粼……走进华东地区第一大露天铁矿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经过近两年的生态修复,这处历经百年开采的功勋采场,已蝶变为一座秀美的人工湖,焕发出迷人的生态魅力。

告别“灰头土脸”,拥抱“绿意盎然”,马鞍山市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变革性地重塑着产业体系,实现了由治表到治里的生态“翻新”,交上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时代答卷,为沿长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鲜活生动的“马鞍山样本”。

“壮士断腕”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长材事业部北区 3 号、4 号转炉正式关停,标志着马钢去产能三年计划全部完成。三年来,马钢累计压减炼铁、炼钢产能近 500 万吨,相当于减去了一个中型钢铁企业。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

作为依江而建的工业城市,马鞍山市有过“因钢而兴”的辉煌,工业“三废”也曾成为 环境“不可承受之重”,“壮士断腕”般结构闯关势在必行。

近年来,马鞍山市在全域范围内全面摸排冶金、铸造、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中存在的淘汰落后产能,按年度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推动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

早在 2017 年,马鞍山市就彻底整治拆除长江干线全部 83 座非法码头,清退长江岸线约 10 公里,滩地 1000 多亩。随后,又彻底整治长江支流非法码头 70 家,在安徽省率先完成非法码头整治任务,曾经满布“疮痍”的岸线,如今换了风景,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

“循环经济”联通绿色发展

在当涂经济开发区,毫不相干的两家企业却由一根蒸汽管道相连。

原来,当涂发电有限公司可产生大量富余蒸汽,而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是用汽大户,一根管道让两家公司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 :电厂富余蒸汽每年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国星生化供汽成本也大大降低,还关停了 8 台锅炉,年累计减少用煤量 4 万吨,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守“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底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数据显示,2018 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 2002.03 万吨标准煤,单位 GDP 能耗下降 5.97%。

一家家企业依托科技创新,聚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身”;一个个园区循环经济风生水起,产业绿色升级的美好前景正在孕育……如今,行走在马鞍山市,俯拾皆是节能降耗的生动实践,处处律动着绿色发展的激昂旋律。

此外,马鞍山市通过大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培育创建绿色工厂、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 设,经 济 发 展“含 金 量”“含 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追新逐绿” 加快转型升级

“环保是最重要一关,任何企业过不了这关,就等于‘一票否决’。”马鞍山市雨山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张超说,去年,一家占地 30 多亩、投资上亿元的某化工类企业想要落户马鞍山,但因环保不过关,被坚决拒之门外。

近年来,马鞍山市从顶层设计着手,严把招商企业环保关,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准入和节能审查,并通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道路,切实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马 鞍 山 市 以 壮 大 规 模、创 新驱动、引领升级为核心,大力推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市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25.8%,既跑出了加速度,更彰显了高质量。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 换 岗” …… 如 今,放 眼 一 江 两岸,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聚力创新、拥 抱“智 造”,通 过 采 用 新 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新产品,创造新供给,不仅使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有力推动了“马 鞍 山 制 造”向“马 鞍 山 智 造”加速跃升。(吴黎明 刘挺)


合肥市等长三角重点城市“一码通域”

实现居民数字身份互认

【侨报讯】日前,记者从“2019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峰会暨长三角(合肥)数字一体化开放应用场景峰会”获悉,长三角多个重点城市将启动“一码通域”,居民未来凭借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在交通、金融、旅游、医疗、文体等领域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

当前中国长三角一体化驶入“快车道”,“一码通域”可以实现“多码互认”乃至“一码扫天下”,减少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孤岛,逐步打通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实现长三角城市间居民数字身份互认。

峰 会 由 合 肥 市 政 府 主 办。长 三 角 多 个 城 市 在 会 上 共 同 发出《长 三 角 应 用 场 景 开 放 合 肥倡 议》,提 出“开 放 思 维、互 学 互鉴”“业 务 互 联、数 据 互 通”“资源开放、优势互补”“标准统一、协同治理”“产业融合、共同发展”五项倡议,以数字一体化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创更加智慧、美好的数字长三角。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质化、素质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合 肥 市 目 前 已 完 成“一 码 通 域”平台的开发,接入了电子社保二维码系统,正在对接园林、轨道、图书、医院等场景,推进社保二维码在借阅图书和出行等方面的应用。(陈婉婉)


芜湖市跻身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侨报讯】近日,国家邮政局授予芜湖市等 15 个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芜湖市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

近 4 年 来,芜 湖 市 快 递 业 务量连续位列中国中部非省会城市第 1,快递公众满意度中国排名第12 位。 芜 湖 市 市 区 范 围 内 建 成208 个快递服务站,设置智能快递柜 950 组。快递支撑网络零售年交易规模突破 170 亿元。

目前,入 驻 芜 湖 市 的 快 递 品牌达 19 个,快递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 400 余个,18 家快递品牌在芜湖市设立皖南区域分拨中心。(沈宫石)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落幕

中科大代表队斩获一金一银

近 日,2019 年 国 际 遗 传 工 程机器大赛(简称 iGEM)在美国落幕,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两 支 代 表队——软件队和实验队分别参赛,其中软件队斩获金牌并获得最佳单项奖提名,实验队斩获银牌。

中科大软件队项目立足于计算机学科与生命科学学科的交叉,在已有系统生物学流量分析研究框架 COBRA 的基础上,开发了名为FORESYN 的在线计算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合成生物学研究者的工作效率。

中科大实验队项目致力于偶氮染料的微生物降解,力求通过一种更环保高效的方式处理偶氮废水,最终收获银牌。

iGEM 是为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于 2003 年开始举办的涉及生物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国际学术竞赛。2019 年参加总决赛的有近 7000 名学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诸多名校代表队。 (桂运安)


滁州市:高质量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

【侨报讯】“在政府的帮助下,我 们 没 烦 多 少 神,5000 万 的 银 行贷款就有了着落,既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又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近日,在滁州市“行长找厂长、经理找经理”银政企对接会上,安徽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皖东农村商业银行顺利签约,该公司总经理王立峰对滁州市高质量金融服务赞不绝口。当天,滁州市共有 8家企业与 7 家银行在银政企对接会上成功“牵手”,还有数十家企业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这是滁州市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拓展金融服务开辟便捷通道、实现金融资源与企业更加有效对接的生动案例。

对接会上,15 家银行来到现场,与 50 家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其中多家银行更是派出业务经理上台介绍起各自的金融产品。“过去是企业上门找银行,现在转变为行长找厂长、银行找企业、资本找项目,这种服务真是让人感动!”作为企业代表,王立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的企业是 2017 年在滁州市投产,连续 3 年实现 40%左右的增长态势,这其中多亏了金融机构的帮忙,“只要遇到困难,我一个电话,中新苏滁高新区金融部门的领导就会积极想办法帮我解决,这次与皖东农商行顺利签约,也是他们推动的结果。目前我的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这笔钱将会派上大用场,我们将努力发展,积极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参加签约活动的代表之一——中国银行滁州分行副行长张文飞说,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支持,近年来,该行将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主动上门跑市场、积极参与“千名行长进万企”等活动。2019 年,该行 22 家机构共开展上门服务活动近 700 人次,新增小微企业客户近 60 家,新增贷款 1.2 亿元,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据悉,滁州市金融系统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特别是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方面,金融机构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对接中小微企业,着力破解信贷难题,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滁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曹金喜介绍,截至目前,滁州市去年银政企对接活动达 97 场次,企业融资需求达150 亿元,各家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累计投放贷款 70 亿元。 (王太新)


宿州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侨报讯】近日,记者从宿州市获悉,2019 年以来,宿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严格环境执法,深化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大气和水等重点领域攻坚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 改 善 大 气 环 境 质 量 方 面,截 至 2019 年 10 月 27 日,宿 州 市主要污染物 PM2.5 年累计浓度为46.1ug/m3,安徽省内排名第 11,较上年同期下降 12.5%,下降幅度安徽 省 第 一。2019 年 1 至 9 月 份,在中国 168 个城市中,大气质量降幅排名全国第一 ;PM10 年累计浓度为 79.7ug/m3,较上年同期下降1.6% ;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5.3%。

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全力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河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2019 年 1-9 月份,宿州市 5 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其中 I- Ⅲ类水体比例达到 40%,无劣Ⅴ类水体,达到省目标考核要求。市级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Ⅲ类,水质达标率为 100%,达到省目标考核要求。

推动净土保卫战,推进固废专项整治,全市排查涉废单位 327 家,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治。开展“2019清废行动”,核实整改违法问题 20个、信访举报问题 4 个,立案查处 8起环境违法行为,立案侦查 1 起。截至目前,宿州市 89 个乡镇 91 个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在建 33 个,已完工 58 个。

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深化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动机制,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趋优,持续改善,综合提升企业固体废物贮存、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水平。 (陈成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