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622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12 15:29:26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产业“排头兵” 迸发新活力

苏滁高新区步入长三角跨省合作“快车道”

长三角地区项目多了,政府服务效率高了,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足了……5 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苏滁高新区,作为长三角地区苏皖两省先行先试、跨省合作的载体,这里处处迸发加速发展的新活力。

苏滁高新区全称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中新集团与滁州市政府共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记者在生产雨刮器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看到,偌大的注塑车间内机器轰鸣,但只有少量的工人在忙碌着。“两年前,公司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用工量减少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说,原来 1 人只能操作 1 台机器,现在能操作7 台机器,产品合格率从 95% 提高到约 100%。

七年前,这家公司从上海转移到苏滁高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研发中心在上海,模具加工在浙江,生产基地在安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户从自主品牌车企扩展到合资品牌车企,这段时间,上海等地的车企纷纷找我们合作。”张伟兴告诉记者,公司决定追加投资进行二期建设,很快将投产运行。

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足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越来越多。今年 1 月至 5 月,苏滁高新区共引进项目 19 个,其中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 16 个。

据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介绍,该区 2012 年开工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产业先行,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项目 270 多个,总投资超 700 亿元,目前投产企业 120多家。“我们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坚持破除瓶颈,打造机制创新先行区。”周仁君说,该区创新实行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合作运行机制,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创优营商环境上,苏滁高新区探索行政审批封闭运作的服务模式。该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钟子平说,今年 1 月,苏滁高新区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以跨城市企业开办等证照审批办理为重点,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

政府服务效率高了,换来的是企业建设和发展“加速度”。

生产基地从苏州工业园区转移至滁州的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从事光电半导体元组件之“一条龙”生产制造与研发营销,创造了 9 个月时间从开工建设至投产的“达亮速度”。

“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我们不仅建设速度快,发展速度也很快。”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湾湾说,该公司 2018 年 4月投产,当年就实现营收 3 亿多元,去年实现营收近 13 亿元。“下一步希望在滁州市建立相关产业链聚落,实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滁高新区践行跨省合作的“新种子”已萌发新芽、茁壮成长。今年 1 月至 4 月,苏滁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4.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85.3%。(姜刚 刘诗平)


凌家滩红烧土块遗迹启动考古发掘

今年 6 月 13 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0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将于 6 月 11 日在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据悉,凌家滩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近日已正式启动。

2020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主场活动启动仪式、非遗项目展示、遗址公园图片展以及参观凌家滩文明探源馆、考古工作站、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现场、墓葬祭祀区和防洪工程等。此外,还有线上的考古及非遗科普、含山县省市级非遗产品直播带货,线下的文物修复和考古知识宣传讲座等。

在此次主场活动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参观凌家滩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现场。据了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 2020年度主要发掘地点位于岗地南端的红烧土密集分布区,该项发掘是“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安徽地区的唯一发掘地点,同时作为长江流域 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本次发掘工作已于近日正式启动,计划采取分段揭露的方式,即每隔 10 米左右布一条长 30~40 米、宽 2 米的长探沟,以了解宏观布局。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意见,揭露至红烧土层面即停止下挖,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研究后续工作思路。(苏自山 过其保)


淮南市:科技送上门 产业添动力

“要多注意通风,增加饲料营养,并保持圈内卫生,三五天就能促进生长了。”近日,淮南毛集实验区农业发展局高级畜牧师郑兆来来到后拐村贫困户王玉怀家,针对他家 30 多只幼鹅现场开出“药方”,解决农户养殖中遇到的难题。

今年 60 多岁的王玉怀已有 4年多养殖经历,他于 2014 年因妻子患脑血栓病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玉怀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他凭借天然的地理条件养殖皖西白鹅,决心在村里带头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 2017 年顺利摘下贫困帽子,2019 年人均收入达到了 1.74 万元。“有了科技支撑,我的养殖信心更足了,今年养殖规模扩大到了 120 多只,仅凭养殖这一项就能创收 2 万元左右。”王玉怀告诉记者。

科技送上门,产业添动力。像农户王玉怀一样尝到科技服务甜头的,还有张王村贫困户张云宏。张云宏今年 60 多岁,2014 年因患腰间盘突出成为贫困户,但他不甘贫困,在村“两委”帮助下流转了20 多亩土地,种植西瓜、萝卜、莴笋、洋葱等经济作物。毛集实验区农业发展局高级农技师张锐经常上门,手把手指导张云宏麦田套种西瓜。“科技给我的最大帮助,就是帮我提高了农业产量,使每年种植收入达到了 5 万多元,我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已经脱贫的张云宏,决心做大特色农业,全力致富奔小康。

科技下乡最重要的是带着技术下去,带着方法下去。记者了解到,毛集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门牵线搭桥,把贫困群众需要的科技专家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看得见、信得过、容易学的科技服务,为广大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农村地区的重头戏是农业生产,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让当地贫困群众能够搭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快车,真正因田获利、因田致富。”毛集实验区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孙玉宝 徐瑞成)


安徽中医专家向德国分享抗疫经验

近日,应德国施特拉尔德孔子学院邀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中医抗击新冠疫情中德研讨视频会,中德双方有关专家参会。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毫无保留、尽己所能分享中医药防控和救治经验,积极贡献‘安徽经验’‘安徽方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说。在疫情防控中,安徽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介绍,疫情之初,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国医名师等,根据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经典理论和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安徽省地域特点,参与制定安徽省预防新冠肺炎中医方。同时,结合安徽省地域特色,在国家卫健委防治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基础上进行方药优化和中药增减,并通过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中医音乐疗法、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针灸、推拿方法等,提升防治效果。(朱琳琳 陈小飞 陈宜淼)


芜湖高新区近 113 亿元项目签约开工

6 月 1 日,国家级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 20 个“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总投资达 112.85 亿元。

今年以来,芜湖高新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

此次集中签约、开工的 20 个项目均围绕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涉及 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领域,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

这些项目的签约、建设,将为芜湖市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芜湖高新区也将以新基建强势起跳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微电子产业、行业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为集聚的信息服务产业,打造中国长三角区域标杆性的新基建应用场景示范区。(沈宫石)


企业超标排污“千里眼”自动报警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加快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投运省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已有 2065 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监管“三个全覆盖”,企业超标排污则触发预警。今年前 4个月,报警信息化系统共推送信息656 条、派发现场核查任务 2270 条,闭环管理高效运转初步实现。

摸清污染源底数是精准监管的基础。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排污单位全口径排查: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全覆盖;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自动监控平台联网全覆盖;委托第三方单位对所有自动监控设备巡检全覆盖,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为智慧监管搭平台,安徽省生 态 环 境 厅 开 发 使 用 了 三 大 系统——污染源监控报警信息化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维监管系统和手机 App,随时随地可进行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与排污情况巡查、上报。

“我们实现了对重点排污单位排污情况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异常,报警等系统就会启动,形成从问题发现 - 现场核查 - 督促整改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孙艳辉表示。2019 年,全省立案查处自动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数据超标等违法行为 56 起,罚款金额 832.7 万元。智慧监管倒逼企业提升守法自觉性,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连续超标企业,去年 4月份有 31 家,去年 12 月份下降至13 家。(夏胜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