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717期)
来源: 2021-02-05 19:15:15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去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过万亿

达 10045.72 亿元 同比增长 4.3%

近 日,合 肥 市 统 计 局 正 式 发布 :2020 年,合肥市实现生产总值10045.72 亿元,同比增长 4.3%,迈入“万亿俱乐部”。

截 至 2021 年 1 月 26 日,2019年 7 个 9000 亿级别的城市中,已有6个过万亿。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万亿俱乐部”城市已扩容至 23 个。

从创新成果喷涌到“产业地标”成长,从营商环境打造到重大项目引领,从经济结构升级到城市能级跃升……2020 年,合肥市汇聚向上动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好于预期,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五年连跨五级千亿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一个“显示屏”。在经济数据中,“GDP 过万亿”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意味着一个城市具备相当的经济综合实力,以及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2000 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只有487.51 亿 元 ;2005 年,合 肥 市 经 济总量超过千亿大关,实现 1074.38亿 元,随 后 经 济 实 力 持 续 跃 升,“十三五”期间连跨五个千亿台阶,2020 年正式步入“万亿时代”。

此次合肥市“过万亿”,意味着安徽省首个万亿城市诞生,对于长三角城市群来说也意义非凡。此前,长三角分布着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和无锡 6 个“万亿俱乐部”城市,2020 年再添合肥、南通两位新成员,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经济总量过万亿,体现了城市能级和区域位势的提升,增强了我们在区域发展中的信心。”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表示,这也标志着合肥市实现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阶段性目标。

“三驾马车”凝聚起合力

从 2020 年合肥市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发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力增强。

稳投资,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一环。在危机中育先机,大项目的推进成为制胜一招。从年初的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8 个项目总投资 1020 亿元 ;到 9 月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云签约”再收 111 个项目总投资1509 亿元……2020 年,合肥市新招百亿元工业企业 7 个、50 亿至 100亿元项目 4 个。蔚来汽车中国总部、欧菲光等 91 家总部类项目相继落户,创历史新高。一批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合肥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7%。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都呈现两位数增长。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合肥市升级消费表现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13.76 亿元,增长 3.1%。其中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13.82 亿元,同比增长45.9%,连续 11 个月保持 40% 以上快速增长。

2020 年 9 月 5 日,首趟合肥—杜尔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启程,驶往欧洲西部的法国,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第 24 条线路正式运营。“钢铁长龙”为合肥市的进出口增添动力。数据显示,合肥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74.87 亿美元,占安徽省的 48%,同比增长16.4%。其中,出口 227.96 亿美元,增长 12.8% ;进口 146.91 亿美元,增长 22.4%。

“万亿起点”合肥再出发

数据显示,2020 年,合肥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稳定。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283元,同比增长 6.3% ;农村常住居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24282 元,增 长8.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2.14 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29%。

站在“万亿”新起点,合肥市如何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合肥市将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勇当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继续全力打造战新产业聚集地,用好链长制、群长制,实施补链固链强链工程,使“2833”产业集群形成强势增长极,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精耕细作,让“当家产业”早日变成支柱产业。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表示,合肥市将乘改革开放东风,打响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品牌,提升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人才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在未来实现新跨越。(苏晓琼 周琴雪)


六安海关揭牌开关

【侨报讯】 近日,六安海关正式揭牌开关,进一步推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和特优新产品出口,提升皖西大别山地区外贸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度。

据了解,六安海关于 2018 年 12月 14 日经海关总署批复设立,在原合肥海关驻六安工作组基础上组建,隶属于合肥海关,是机构改革后安徽省第 4 家开关运行的新设隶属海关,主要承担六安市进出境货物通关监管、征税、缉私、检验检疫、统计等职责。今后,六安市进出口企业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办理报关、企业注册、减免税、加工贸易、检验检疫等海关业务,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进出口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近年来,六安市充分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国家区域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合肥经济圈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农产品资源,积极推动外贸提质增效。2020 年前 10 个月,共实现进出口总额 58.85 亿元,同比增长 16.8%。(鲍亮亮 王京)


安徽省9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

【侨报讯】 日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其中,安徽省获得 9 个奖项,占获奖总数近 1/10,获奖数创历届新高。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 23 个企业或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有关奖项。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此次共授予 16 家企业、14 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授予 12 家企业、21 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授予14 家企业、16 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安徽省获得的 9 个奖项中,有 3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及产业示范项目”,“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示范项目”,“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有 3 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为“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千米深井智能化开采”,“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近净成形产业化示范项目”,“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绿色子午线轮胎智能创新工业示范项目”;2家企业和 1 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HFCG系列大型辊压机”。(吴量亮)


安徽“制造强省”铿锵前行

【侨报讯】“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着力抓好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未来产业提升赋能。“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1%,高于全国 2.5 个百分点 ;在工信部 2019 年首次开展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安徽省综合成绩居全国第 9 位、中部第 1 位,制造业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安徽省狠抓生产服务和科研攻关,实现高速成套口罩生产装备、红外测温仪、N95 口罩等“零”的突破,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 343 倍和 1442 倍,支援武汉医用防护服 46 万套,是全国 3 个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

安徽省经信厅表示,将把握消费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机遇,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认真谋划实施“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稳定在 30% 左右的目标,打造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外,“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数字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快速跨越、创新融合驱动加强、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2019 年,安徽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 1 万亿元。目前,安徽省已集聚 5G 产业链企业近百家、总投资规模约 300 亿元 ;累计建设完成 5G 基站 2.14 万个,建成5G 场景应用 100 个,打造了中国首座“特高压 5G”基站、首个“5G 机场”、首个“智慧医院5G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吴量亮)


淮南市“草莓村”走出致富路

【侨报讯】 当记者走进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陈庙村,看到的是一望无际、成方连片的草莓大棚。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绿叶中鲜艳欲滴。大棚里,藏着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秘籍”。

“现在的千亩草莓大棚就是从当初 55 亩发展起来的!”陈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多祝说,这 55 亩大棚是 2017 年谢家集区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村里把大棚租赁给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种植使用,从租金中直接给贫困户分红,全村 27 户 46 名贫困群众受益。

这 55 亩示范大棚犹如一颗火种,让陈庙村的扶贫产业越来越红火。当地积极引进优质品种,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采取建立交易市场、成立草莓生产合作社等方式,支持草莓产业发展壮大,周边农户纷纷加入。陈庙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草莓种植,所产草莓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陈庙村草莓大棚已发展到 1040 亩,年纯收入 2000 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经过滚动发展,村民陈德洋经营的草莓大棚已经有 6 个。“村里建了大棚基地,先在里面打工,掌握了种植技术后,自己承包了 2 个棚,今年又增加到了 6 个大棚。”陈德洋说,6个草莓大棚年纯收入有七万多元。

“谢家集区立足本地特色优势,打造优势产业扶贫项目,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谢家集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5 年以来,该区建成 32 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 2014 户。

经过 5 年持续建设,谢家集区逐渐形成一批具备优良市场竞争力及带贫减贫能力的特色产业,草莓种植、菊花种植、稻虾养殖、酥瓜种植、蘑菇种植、瓜蒌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柏松 秦龙)


合肥经开区招商引资再上台阶

【侨报讯】刚刚过去的 2020 年,合肥经开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新签约项目 132个,总投资 649.4 亿元,总投资额位居合肥市第一 ;引进百亿元项目 3个,在合肥市居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6.6 亿美元,同比增幅 14.6%,在合肥市处于领跑位置。

据介绍,2020 年,合肥经开区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共引进蔚来中国总部、沛顿、北大青鸟等项目 42 个,总投资 445 亿元。同时紧盯高科技项目持续发力,引进大众安徽研发制造基地、大众智慧出行、华东科技、安徽省信创产业支撑与适配测试中心、阿里云物联网、思特威等大项目,占据产业制高点。

目前,合肥经开区跟踪重点在谈 项 目 96 个,总 投 资 2398 亿 元。“2021 年,我们将聚焦核心产业、未来产业,围绕产业链,重点引进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围绕产业高端化,进一步完善高端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斌表示,下一步该区将聚焦重点产业,紧盯重大项目,做好项目服务,力争 2021 年招商引资再创新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已累计招引项目 613 个,投资总额达3542 亿元,完成项目投资总额目标的 269.4%,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 值 3000 亿 元。 其 中,一 批 重 大项目引人注目,共引进 100 亿元及以上项目 6 个,50 亿~ 100 亿元项目 5 个,10 亿~ 50 亿元项目 65 个,推动了该区规模以上企业由 485 家增长到 735 家,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共招引战新产业项目 516 个,占比 84.2%,有力促进了该区由传统产业向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转型发展。(张亚威 李长龙 王蔚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