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110期)
来源: 2021-02-10 15:52:08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铜陵市聚焦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日,铜陵市义安经开区总投资分别为 2.85 亿元、1.2 亿元的安徽博日生物科技建设工程、安徽富乐德二期工程两个项目封顶。两个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3 亿元、利税 7000 万元,解决就业约 450 人。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以事不过夜的态度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我们全力为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提供保障。”义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行涛告诉记者,两个项目从开工到实现封顶,仅用了不到 5 个月时间。

2020 年,铜陵市聚焦产业项目,推进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安排 90 个重大项目由该市领导包保联系,全市上下以“一线工作法”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去年 1 月至 10 月,铜陵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412.6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96%,高于序时进度 12.7 个百分点;166 个项目开工,开工率138.3%,高于序时进度 55 个百分点;98 个项目竣工,竣工率 106.5%,高于序时进度 23.2 个百分点。

瞄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既抓项目落地建设,又抓项目精准招引。去年 11 月,铜陵市首次在北京举办投资推介会。活动中,年产 120 万个智能计量表、年产 8300 吨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等 11 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新能源、新基建、电子信息、医药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计划投资总额超 63 亿元。

结合自身工业基础和产业实际,铜陵市开展全面梳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编制 16 个重点产业招商线路图,推行“链长制”,按图索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线“铜陵投资合作热力图云平台”,将现有产业政策、重点招引产业、闲置厂房和土地等招商资源搬上“云端”,推动“云上招商”;发挥基金对投资项目“牧羊人”作用,推行“基金招商”。同时,乡情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纷纷开花结果。

去年前 10 个月,铜陵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4.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增幅居安徽省第 4;实际利用省外内资 620.4 亿元,同比增长 13.9%,增幅居安徽省第 6;新入库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 249 个,总投资 751.3 亿元,项目数位居安徽省第 6。精准招商推动铜陵市“传统产业”实现新升级,“产业集聚”取得新进步,培育了电子信息、半导体、5G 等产业新优势,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铜陵市以流程再造和科技赋能为手段,围绕“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解难点、消痛点、通堵点,出台《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深入创优营商环境。铜陵市在长三角 27 个城市中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前十位,入围 2020 年全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 50 强。 (林春生 刘洋)


合肥中欧班列再交“新朋友”

新增至捷克布拉格线路

1 月 31 日 14:00,满载 100 标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开往捷克布拉格,运送货值近 510 万美元,货重 590 余吨,运载货物包括智能割草机、LED 电子显示屏、光缆、X 射线扫描系统部件等。此趟列车的成功发运,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开辟了一条全新线路,拓展了捷克布拉格新国家、新站点。

近年来,合肥中欧班列在构筑多线路、多口岸、强联动、高覆盖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线路版图日益拓展。此次“合肥北 - 霍尔果斯 - 捷克布拉格”新线路开通,再度扩大了“朋友圈”,推进业务发展走向更大平台。至此,合肥中欧班列线路增至 35 条,直达德国、法国、俄罗斯、荷兰等 11 个国家的 36 个节点城市。

合肥中欧班列开通至捷克布拉格的新线路,为合肥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进军”中欧市场提供一条新路径。下一步,合肥国际陆港将持之以恒拓线路、稳扎稳打谋发展,服务安徽自贸区建设,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动能。(钟雷)


淮南市“互联网 +”提升政务服务

近年来,淮南市加快推进“互联网 + 政务服务”,紧紧围绕政务服务主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皖事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淮南经济社会发展。

淮南市初步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一张网”,淮南市本级和 11 个县区、园区均建立综合性的政务服务大厅,91 个乡镇(街道)和 1095 个村居(社区)基本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和为民服务代办点,全市近 10.35 万项政务服务纳入办理。通过流程再造,已实现企业落地 1 个工作日、基本建设项目 90 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 3 个工作日办结,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达 100%,“长三角”一窗通办、手机无感漫游、30 项企业事项和 21 项个人事项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通办。

淮南市通过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实现 664 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实行 7×24 小时“不打烊”服务。设立 24 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在全市部署 72 台自助终端机,实现联网联机,提供约 10.05万项事项网上申报和 180 项便民服务事项查询打印。 (柏松)


安徽自贸区引资 2922 亿元

截至目前,安徽自贸试验区内已经新设立企业 3857 家,签约入驻项目 341 个,协议引资额 2922 亿元。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制度创新举措 31 项。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获批建设以来,助推全省进出口突破 5000 亿元大 关,2020 年 底 达 到 5406 亿 元、同比增长 14.1%,增速居中国第 6 位;实际利用外资 18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在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实践中,安徽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部门出方案、片区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重点聚焦企业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抓创新。聚焦片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比如,合肥片区积极在“芯屏器合”产业链上进行突破,芜湖片区积极在服务京东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项目上进行突破,蚌埠片区积极在硅基新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突破。主动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CAI)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重点在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联动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汤超)


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七

安徽省 2020 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国第 7、中部第 1 位。其中,发展质效指数居中国第 5 位,营商环境居中国第 7 位。

去年,安徽省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逆势上扬。1月至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居中国第 6、中部第 1、长三角第 1位;实现利润近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2.9%。

打赢抗疫物资“保供战”。安徽省高速口罩机、红外测温仪、医用N95口罩、医用眼罩实现“零”的突破,全省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 343 倍和 1442 倍,实现从十分缺乏到紧平衡、再到供应充足的巨大转变;支援武汉防护服 46 万套,是全国 3 个作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获国家部委表彰表扬 4 次。

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实施“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行动,成立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机制和新投产、出口、配套 3 个“亿元以上企业”清单,推动出台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等政策 65 条,复工复产率在全国率先达到往年同期水平。创新“宣贯直通基层、融资直击痛点、政策直达企业”“三直机制”,携手省内6家银行投放贷款超1900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1 月至 11 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 622.5 亿元。

打好先进制造“主动仗”。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精品化发展。全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 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201 个,新能源汽车产销超10 万辆,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线。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 28 家、绿色设计产品 108 个、绿色园区 2 个、绿色供应链 5 个,完成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年度任务。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90 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84 个,开发省级新产品 567 项、工业精品109 个。(吴量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