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661期)
来源: 2021-04-16 17:41:22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5 个月新设立企业 2895 家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高质量推进 144 项改革试点全面谋划启动

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已有半年,合肥片区近况如何?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 144 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谋划启动,合肥片区正全面推进长三角通关一体化。与此同时,截至今年 2 月底,合肥片区新设立企业 2895 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 526 亿元;累计签约入驻项目数 257 个、协议引资额 1112 亿元;累计进出口总额 328.54 亿元,占合肥市 35%。

合肥片区深耕改革“试验田”

合肥片区是安徽自贸试验区“雁行阵列”的龙头,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节能环保、服务贸易、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为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合肥片区深耕改革“试验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 7×24 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结率 100%、智能审批办件率100%;积极提升贸易便利化,通过海关“外发加工”监管新模式,推动联宝科技 2020 年销售收入突破 1000 亿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全省体量最大的进出口企业;深入探索金融领域改革,积极推动工行、农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合肥片区设立 7 家自贸试验区特色支行(网点)。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带动下,2020年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 374.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4%;外商直接投资 35.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

合肥港和洋山港一体化监管

“中外运正在承担实施长三角通关一体化‘联动接卸’新监管模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中外运物流华中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娜表示。这也是安徽自由贸易实验区合肥片区建设实施的改革试点任务之一。

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港区。“出口货物在合肥港报关查验放行后,驳船可以直接进入洋山港内港,货物直接上远洋货轮离境。同样,进口货物在洋山港报关查验放行后,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合肥港即可直接提离,无需再次在合肥清关。”唐娜表示:“这也意味着,合肥港和洋山港的一体化监管已初步完成。”

在新监管模式下,进出口货物平均可节省两天左右时间。

通关查验时间大大缩短

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正式揭牌之后,企业也在享受改革红利,时间成本大大节省。

“无纸化通关和智能查验让整个通关进程加快了。”安徽省跨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章严说:“以前我们出口 2 万单茶叶,(通关查验)至少要 6 到 8 小时,现在 30 分钟就可完成。”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采购负责人简瑞荣介绍,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的制度创新使企业受益匪浅,“进口货物平均每票节省通关时间 5.4天,最多的一票节约了 15 天。”

合肥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合肥先后获批全面深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 与原有的中国 ( 合肥 )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的四大“国字号”品牌。

其中 , 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交易额13.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6%;去年合肥中欧班列发运 568 列,同比增长35.2%, 开行线路达 31 条;合肥至芝加哥、河内定期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执飞382 班,同比增长 54%。(陈亮 梁巍)


滁州市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近年来,滁州市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构建“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医防融合体系。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和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截至今年 2 月底,滁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 137 万人,签约居民对签约医生服务的满意度超过 95%。

紧贴需求,深化服务内涵。扩大服务面,在实行“保量增质”前提下,重点丰富签约服务包内涵,突出 65 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六类重点人群,分层分类开展上门访视、免费体检、健康评估等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标准,在提供免费基础服务包和有偿初级、中级服务包基础上,增设高级服务包,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增加服务项目,在有偿签约服务项目里增加体检免费复查等服务内容。

创新方式,推动高效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APP,可对服务包设计、签约管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家庭医生端、签约居民端两个服务终端,家庭医生可随时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也可在网上签约续约、查询诊疗信息等。构建智慧医疗平台,投资 1800 万元推进“智医助理”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做到智能辅助诊疗、医学知识检索、病历规范书写、慢病快速随访。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成员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服务实行全覆盖,服务费由县财政代付。今年还安排了 2000 万元不等的“医改专项奖励资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王太新 张兵建)


宿州市产业扶贫托起小康梦

挑选、切丁、去核、罐装、封罐、杀菌……近日,记者来到宿州市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流水线上一系列步骤,黄桃、酥梨、樱桃、葡萄、菠萝等新鲜水果变成一罐罐可口的罐头。这家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集果蔬原料种植、国际贸易、制罐、马口铁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 6万吨,产品畅销中国各省市,并出口到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公司优先招收贫困户、下岗职工,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收入。目前,10 余位贫困户在公司就业,月工资不低于 2400 元。”兴达罐业副总经理尚帅介绍,该公司还以“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无公害水果基地 2.4 万亩,实行最低保护价优先、优惠收购基地原料。

砀山,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的美誉,围绕水果种植和生产,县内初步形成了以水果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群,成为中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水果加工产业的勃兴,不仅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更带动了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增收。安徽梨多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林屯村结成“村企扶贫”模式,公司总经理段旭旭说:“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我们公司已带动 53 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必须攻克的难点。一个个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扶贫驿站,让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实现就近就业,并获得稳定的收入。

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菊姐残疾人手工坊”由杨秋菊于2015 年返乡创业创立,她带领乡亲们用巧手编织自己的“幸福梦”。“手工坊员工主要以残疾人、贫困户、留守妇女为主,现有员工 70 人,其中残疾员工 30 人。现在手工坊能生产 100 多种各式工艺品。”杨秋菊说。(张理想)


郑蒲港新区加快主导产业集聚

近日,在安徽义利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中国领先的汽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该公司为郑蒲港新区大力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主要从事“北冰洋”牌饮料、纯净水、面包食品的加工制造和销售,其产品畅销中国各地市场,并出口到新西兰等国家,预计 2021 年累计实现产值可达 5 亿元。

抓优质项目就是抓优质发展。近年 来, 郑 蒲 港 新 区 把 半 导 体、 先 进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郑蒲港新区已落户半导体项目 70 家、投产 62 家,2021 年力争打造百亿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落户 35 家,投产 30 家;绿色食品落户 25 家 , 投产 20 家。

今年,郑蒲港新区继续坚持与合肥市、南京市等发达地区等高对接、错位发展、补充发展,围绕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坚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联动,加快打造百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围绕智能制造装备、5G 新基建产业,深化与上海紫江集团、中兴产业园项目合作,做优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依托肉类指定口岸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快建设肉类、粮食存储分拨区域中心。

在大力推进主导产业招商的同时,郑蒲港新区还将继续拓展新业态,聚焦“互联网 + 文旅产业”、“互联网+ 医疗健康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 进 招大 引 强。加 快 推 进 艺览 天 下“偶·域马鞍山产城融合项目”,继续引入城市展厅、直播集群、粉丝经济、艺人经纪公司集群等各类文娱业态,打造影视和短视频文化创新基地。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化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全面合作,加快建设郑蒲港三甲医院和马鞍山康复研究院。(丁刘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