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662期)
来源: 2021-04-23 17:55:30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守护蓝天碧水 擦亮生态底色

安徽省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 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蓝天常在、碧水长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保齐抓共管格局构建成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源头治污,保卫江淮蓝天

“以前进出小区能闻到很浓的油烟味,现在闻不到了。”亳州市和平路沁园小区居民吕艳高兴地说。

曾经,沁园小区临街商铺牛肉馍店、铁锅炖店、烧烤店油烟管道口正对着小区,油烟排到小区内,影响生活环境。经城管部门督促,3 家饭店不仅调整了排烟管道走向,还新装了大风量复合式油烟净化设备。

蓝天保卫战中,安徽省以“五控”为抓手,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

此外,安徽省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全省在用 141 台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92 条水泥工业在产生产线全部达到地方排污标准,10034 台每小时 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全部淘汰等。

蓝天数更多,空气更清新。截至去年 11 月,全省 PM10 平均浓度 58.5微 克 / 立 方 米, 较 2015 年 同 期 下 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稳定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修复,呵护碧水长流

“以前家门口这个河坝,就是一些乱石堆,坝两边全是荒草地,没想到现在这么漂亮了。”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金桥村村民苗兰云说。

黄山脚下的浦溪河实施综合改造,包括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并配套建设区域内绿化、景观、文化旅游等设施,总投资 7.88 亿元。经过改造提升,如今河水清澈见底,市民赞誉“治好一条河、美了一座城”。

为保护水环境,安徽省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实施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去年年底,安徽省发布“总河长令 1 号”,在全省组织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清理整治乱占、乱排、乱捕等危害河湖健康生命的突出问题,促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实施碧水保卫战,安徽省重点推进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现在,全省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截至2020 年 11 月,全省 106 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 84%,好于考核目标 9.5 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其中,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 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挂图作战,攻克环境“顽疾”

“江岸变绿了,江水清了,水面上的水鸟更多了,老百姓休闲有了好去处。”看到薛家洼的环境变化,57 岁的马鞍山市民孙齐欣慰地说。

薛家洼地处长江岸边,过去长期乱搭乱建、污水横流。随着“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实施,经过搬迁拆迁、种草植树、修复江岸、建设游园步道等系统整改,薛家洼华丽“变身”生态游园,成为安徽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

去年,安徽省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省形成“23+80+N”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单,建立“点对点”“长对长”整改责任网,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截至 2020 年 11 月,全省 1747 个“23+8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中,已完成整改 1597 个,占比 91.4%。(夏胜为 汝平)


郑蒲港新区:深化对外开放 推动联动发展

今年 2 月,马鞍山首单“9610”跨境电商贸易零售空运出口货物在海关系统完成转关业务后,于南京禄口机场装机并顺利飞抵台北,这标志着安徽首次打通和南京禄口机场跨境货物通关路径,实现长三角区域货物流转。

去年,马鞍山综保区充分借鉴苏州、合肥等发达地区跨境发展经验,并结合综保区实际,全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马鞍山综保区用时 4 个月时间完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马鞍山综保区跨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软硬件建设,并于去年 12 月 18 日顺利通过海关验收,完成马鞍山综保区跨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注册登记。2020 年,马鞍山综保区签约 47 个跨境电商综合发展项目,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6854 万美元,并成功获批安徽省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今年,郑蒲港新区将积极推进联动发展。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发挥综保区和郑蒲港的区港联动优势,与安徽自贸区、沪苏浙重点园区联动发展,启动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联动发展体制机制。以马鞍山综保区为主体,推进安徽“保税港区”建设,积极申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带动马鞍山跨境电商产业集聚。

积极拓展内外贸航线。深化与国内、国际大港合作,继续推进外贸内支线开通,增加郑蒲港内外贸集装箱直达班轮密度,努力建设成为合肥经济圈和皖中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枢纽节点港。争取“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与郑蒲港实现联运,依托肉类口岸建设保税冷链仓储集群,创新打造“服务 + 产业 + 金融 + 政策 + 人才”新模式,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推动跨境电商与马鞍山特色主导产业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中欧产业合作。引进荷兰产业资源,以文化旅游、农业食品、经济贸易为重点,加快建设“中荷产业园”,加快推进荷兰创智乐园、荷兰世界园艺中心等项目。(丁刘彬)


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在皖启动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获总投资 15 亿元,其中欧洲投资银行优惠贷款 1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5 亿元),中国国内融资人民币 7.5亿元。欧投行贷款资金将全部用于人工造林、现有林培育。

项目建设地点包括滁州市直国有林场、全椒县、定远县;安庆市怀宁县、太湖县、岳西县;黄山市歙县;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宣城市宣州区、旌德县、宁国市。

项目计划在 2023 年完成人工造林约 1.38 万公顷。项目将增加安徽省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增加乡土珍稀树种用材林面积,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朱卓)


合肥中欧班列首季开行同比增三成

合 肥 海 关 统 计,2021 年 第 一 季度合肥中欧班列开行 108 列,同比增长 33.3%; 货 值 21.34 亿 元, 同 比 增长 8.55%;货重 4.99 万吨,同比增长26.74%。高货值班列和本土化定制班列的开行质量再度提升,运行规模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3 月 5 日至 6 日,合肥中欧班列成功开出加速度,24 小时内连续发出 4 列,分别驶往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本土货物占比超过 50%。

今年 1 月底至 2 月初,合肥中欧班列接连增开两条新线路,不断织密线路站点网络。其中,1 月 31 日,满载 100 标箱货物的合肥中欧班列成功发往布拉格,开辟了合肥北 - 霍尔果斯 - 捷克布拉格线路。2 月 1 日,满载安徽本土制造的白色家电和防疫物资的合肥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以芬兰赫尔辛基港为中转枢纽,将货物分拨至汉堡,开辟了合肥北 - 芬兰赫尔辛基 -德国汉堡线路。

合肥海关充分发挥合肥铁路和水路联运的优势,推进“铁水联运”“铁海联运”等以铁路运输为纽带的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支持利用中欧班列开展跨境电商、邮件业务等。(郑莉)


鼓励民营企业来安徽设立总部

日前,安徽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 6 个方面提出了 25条举措,拿出了让民营企业家“可感受”的政策干货。

在激发创意热情汇聚源头活水方面,安徽省提出,搭建创意梦想互相碰撞、资源要素互动耦合的创意平台,省级层面每年举办“天下徽商”圆桌会。健全“双创”孵化机制,通过强化载体建设、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完善“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服务链。对现有企业增加投资、新上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双招双引”,鼓励民营企业来皖设立总部。

集聚要素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人才支撑,支持各地围绕省十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及技工院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对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体系推动企业上市,新设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引导母基金,推广“科创贷”等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省级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实行零收费。

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成长,推动企业上规升级,鼓励各地对当年度“小升规”工业企业和升规次年度在规企业给予奖励。对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及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给予奖补。(吴量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