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128期)
来源: 2021-07-01 23:14:44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智慧”淮南 风起“云”涌

淮南大数据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在 2021 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安徽省首次作为主宾省参加,淮南市“楚风汉韵、云数淮南”展厅成为安徽省唯一地级市独立展厅精彩亮相。展厅内,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集中展示了在大数据、智慧城市、新基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的数字化创新成果,让人们零距离感受“数字淮南”的魅力。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变革的环境下,淮南高新区创新推动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汇聚产业集聚力量,上接高端项目,下承应用落地,用数据为政务管理、地方发展服务,高标准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

从“云”集到“数”创

增添发展动能

2016 年 8 月,淮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批“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全省唯一的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8 年获批建设安徽省大数据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019 年探索建设安徽省大数据交易中心。

淮 南, 因 煤 而 兴, 素 有“ 中国 能 源 之 都”“ 华 东 工 业 粮 仓”之 称, 在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发 展 之中, 淮 南 市 打 强 数 据 资 源 牌, 致力 于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产 业 发 展,培育转型新动能。

1 月 15 日,大数据基地与安徽全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 7 家大数据企业集中签约。1 月 28 日,华大基因落户基地。5 月 11 日,与安徽数信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3 家大数据企业集中签约……

今年以来,东莞鑫博电子、广州千鸟电商科技、东莞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相继签约落地,2021 年,基地新签约大数据项目及关联企业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 52 亿元。目前,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即将签约,总投资 30 亿元的润泽数字科技淮南智惠产业创新城等重大项目在谈。

从“数字”到“智慧”

迸发集聚力量

作为淮南市绿色转型的“百亿”产业之一,该市将大数据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大数据基地起草了《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管委会主要领导为大数据“链长”的产业推进机制。

总投资 16 亿元的淮南云谷产业园数据中心和总投资 24.25 亿元的淮南市能源数据中心正加快建设。理论计算峰值达 24 万亿次,存储容量96TB 的中科院大气所超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具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2PB 容量级别的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通过验收。

如今,淮南大数据基地已形成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数据存储、应用、交易、服务为发展重点的产业布局。随着新签约企业升规纳统,预计今年产值可突破 100 亿元。

从储存到应用

激发转型活力

从高速路况实时监控预警,到城市汽车租赁,再到景区实况监测,采煤井下作业监测……大数据应用已经渗入了淮南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也促进了淮南产业转型升级。

在数据共享、数据使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优化全天候“随时办”服务,淮南市依托大数据平台,将全市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大厅办理,打造集网上审批、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网上政务大厅,让企业和群众乐享“数据红利”,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和广泛应用,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淮南。

2020 年 11 月,安徽大数据交易平台搭建完成正式投用。2020 年 12月淮南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无锡云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安徽云谷大数据投资基金。目前,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二期已开工建设,预计 2021 年 6月份建成投用。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逐步建成投用、招商引资强度逐年提升、产业发展环境逐年改善,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发展潜力已逐步显现,大数据全产业链也在逐渐完善。(柏松)


池州市战新产业“跑得快”

“设计、制造出来的晶圆得经过封装和测试才能形成集成电路块等半导体产品投入应用。”近日,池州经开发的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的工人们正忙着给一块块芯片穿上“衣服”——外壳,实现内部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华宇电子科技是一家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全面导入 12 寸晶圆封装测试,为 LG、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厂商的集成电路产品提供封测服务。

近年来,池州市将半导体产业作为首位新兴产业聚力打造,坚持特色错位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从基础材料、IC 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的全产业链。2020 年 10 月,安徽中韩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在池州经开区正式揭牌。“目前基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95 家,今年 1 月至 4 月实现产值 34.6 亿元,增长 92%,增速位于全省 27 个战新基地第一位。”半导体产业园的负责人介绍。

目前,池州经开区长三角落户项目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17 家,占园区总量二分之一以上。 (徐建 阮孟玥)


芜湖市产业延链成基地

今年 3 月,无锡中惠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投资 5 亿元建设高性能农机传动带生产项目,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传动带和橡胶件生产线,让中国制造走向国际高端市场。

作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三山经济开发区大力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半导体新型显示、新材料、清洁能源、食品制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园区现已形成以中联农机、集瑞重工、玉柴动力、芜湖造船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产业;以熙泰科技、通潮精密机械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及半导体产业;以东方雨虹、维森智能、长春藤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长江 LNG 内河接收(转运)站、信义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以双汇食品、双鹤药业为代表的食品制药产业;以三山港、宝特公路铁路物流基地、海螺港务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

2020 年,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 亿元,增长2.6%。(沈宫石)


滁州市无缝对接“大江北”

每天下午 5 时左右,滁州市来安汊河开发区的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群和员工们一起,坐上开往江苏南京的公司班车回家。

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汊河镇与浦镇车辆公司合作共建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利用安徽省轨道检测中心、轨道研究院等现有平台,承接南京等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转移,盛世高科、硕维轨道等企业陆续入驻。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大江北”建设等战略,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持续招商引资、引智,培育壮大了智能家电、先进装备、硅基材料、绿色能源、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

去年,滁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476 个,新开工亿元项目 410 个,新投产亿元项目 229 个,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 6.6%,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 69.6%,战新产业产值增长 29.8%。 (罗宝 戴义敏)


创新产品亮相 2021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裸眼 3D 大屏、三屏联动的汽车沉浸式座舱、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讯飞听见智慧屏……近日,2021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同期举办新型显示创新技术产品及应用展示,各家参展企业都拿出“看家本领”,产品琳琅满目,技术精彩纷呈。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已在合肥市成功举办过两届,今年是第三届,以“显示世界 看见未来”为主题。开幕式发布了 2021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创新产品与应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合肥宣言》,并进行了 46 个项目的集中签约。

本次新型显示创新技术产品及应用展示,共吸引京东方、维信诺、TCL 华星、天马微电子、洲明科技等 36 家中外产业链代表企业参与。

展厅内,柔性 OLED、全面屏、8K、激光等众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纷纷亮相。在京东方展厅内,一款引人注目的 110 英寸显示屏产品让参观者明显能感受到其清晰度之高,色彩之鲜艳。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的分辨率、对比度、色深、刷新率上都表现得极优秀,技术上实现了 8K 128Hz,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并成功实现量产。

当下,显示产业正在赋能体育、医疗、汽车等应用领域,“硬件 +软件 + 内容 + 交互”成为拓展方向。本次展示中,洲明科技高悬在 6 米高空的漏斗屏格外吸睛,许多参观者在呼之欲出的“宇宙飞船”前停下了脚步,惊讶于裸眼 3D 大屏的视觉错位效果。

如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已经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前来参会的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光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耿怡说:“安徽省对于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特色道路,‘地方政府 + 龙头企业 + 投融资机构’模式实现了三方合力,‘安徽模式’值得借鉴。”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已形成以 TFT-LCD 为主导,OLED 加 速 发 展,Micro-LED 与Mini-LED、微显示、激光显示等各项新型显示技术积极布局,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驱动 IC 等协同配套,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显示终端全面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千亿级产业生态布局,集群效应日益突出。去年,安徽省显示器件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6%,营业收入增长 71%。 (朱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