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137期)
来源: 2021-09-03 16:40:50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六安市:擘画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全力实施“138+N”工程 跑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加速度

今 年 上 半 年, 安 徽 省 六 安 市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12855 元,增长 14.8%,比全省快 0.5 个百分点,增速居安徽省第二位。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0%,比全省快 0.7 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五位,民生保障得到持续改善;金寨县入围中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霍山黄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显成效;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迅速 ,面积位居安徽省第一;全市油茶种植面积 93.81 万亩,居安徽省第一……

六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盯地方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全力实施“138+N”工程,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跑出了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加速度。

美好乡村 幸福人居

今年 7 月,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近年来,大湾村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脱贫攻坚示范、乡村振兴示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相映”的精准脱贫之路,正稳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 年实现“村出列”,2019 年 4 月大湾村开通 5G 信号,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显著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0 年,大湾村过境游客达 35.06 万人次,全村共有 42 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民宿,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鱼米之乡”的六安市霍邱县 ,近年来因势利导 ,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稻渔综合种养迅猛发展 , 现有面积近 70 万亩 , 先后获得“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 涌现出一批带动性好、拉动力强的新型经济主体,全县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六安市还是中国著名茶区,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兰花、皖西白茶、华山银毫等相映生辉。作为中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霍山县坚持推行“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霍山黄芽于 2018 年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20 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 17.17 万亩,年产茶叶 8500 余吨。

振兴乡村 兴旺产业

乡 村 振 兴, 产 业 兴 旺 是 重点, 生 活 富 裕 是 根 本。 六 安 市 把推 进 产 业 兴 旺 作 为 乡 村 振 兴“ 牛鼻 子”, 大 力 推 进 农 业 特 色 产 业“138+N” 工 程。 即 培 育 一 批 农村 产 业 发 展 带 头 人, 发 展 壮 大 农村 能 人 经 济; 推 进 规 模 经 营、 主体 经 营 和 一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经 营;着力打造茶叶、蔬菜、水果坚果、中 药 材、 小 龙 虾、 皖 西 白 鹅、 霍寿 黑 猪、 皖 西 麻 黄 鸡 八 大 农 业 特 色 产 业 集 群。“138+N” 工 程 实施 以 来, 六 安 市 已 累 计 培 育 农 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4355 人,发展各类 新 型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近 3 万 家。2020 年,八大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 366 亿元。

在 六 安 市 舒 城 县 棠 树 乡 窑 墩村, 农 村 人 居 环 境 整 治 和 特 色 产业 发 展 效 果 明 显。 该 村 整 合 资 金1260 万元改善基础设施,集中处理 农 村 生 活 污 水、 垃 圾 和 厕 所,建 管 并 重, 建 立 长 效 管 护 机 制,提 升 全 村 人 居 环 境。 在 发 展 特 色产 业 方 面, 投 资 366 万 元 建 设 安新 农 业 科 技 扶 贫 生 态 园 及 丝 瓜 络储 藏 初 加 工 基 地, 村 民 以 土 地 入股,形成“支委领办、村社合一”生 产 模 式, 实 现 一 产 向 二 三 产 迈进,三产逐渐融合。2020 年村集体 经 济 突 破 100 万 元, 成 为 舒 城县经济强村之一,先后被评为“安徽 省 森 林 村 庄”、“ 六 安 市 卫 生先 进 村”、“ 舒 城 县 美 丽 乡 村 建设 工 作 先 进 村” 和“ 舒 城 县 集 体经济发展先进村”。

融入长三角 抢入快车道

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飞地经济”。六安市建平台促开放,着力提升合(肥)六(安)经济走廊建设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合六经济走廊载体和纽带作用,突出“抓走廊、带全市”,依托走廊全面对接合肥、链接长三角,将六安市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六安市瞄准中国长三角区域城市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积极推行“138+N”模式,统筹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即:用 3 年时间,积极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 6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油茶、畜禽、水产 9 个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科学规划布局 6 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航空母舰,引进培育 9 个 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

通过实施“6969”工程,到2023年,六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520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全市销往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超过 600 亿元,占对外销售额的 60% 以上;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 2 万元。 (许家权 方荣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