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146期)
来源: 2021-11-19 17:29:19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淮南市大数据赋能城市转型

步入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 10 楼,淮南来云科技有限公司的 20 余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自从 6 月 9日签约后,阿里巴巴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便在这里成立区域总部,已引进 40 余家电子商务类企业入驻云上。预计五年内将线上引进 5000 家以上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等经营主体,年营业额 10 亿元以上。

作为“十四五”新征程中的转型动力,淮南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推动大数据产业集群式发展。上半年实现产值近 50 亿元,努力谋求全年产值突破 100 亿元,新开局实现新突破。

瞄准百亿产业

做强“数字淮南”

翻开淮南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被写入五大“百亿”产业之一。

今年上半年,淮南市出台《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大数据“链长”产业推进机制。淮南高新区设立 5000 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了首期规模 1 亿元的安徽云谷大数据投资基金,为大数据产业培育提供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总投资约 33 亿元的华大基因农业组学大数据中心、淮南市阿里巴巴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淮南瞪羚服务贸易产业园等 11 个重点项目已经签约;总投资约 40 亿元的金山云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华三数字化经济产业园、浪潮智算中心、中国电子集团信创工程及现代数字城市建设、北京百度数据标注等 10个重大项目正在洽谈。

推进项目落地

加速城市转型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中,淮南市打强数据资源牌,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总投资 16 亿元的淮南云谷产业园数据中心和总投资 24.25 亿元的淮南市能源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淮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李群介绍,作为淮南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的首位主导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目前,理论计算峰值达 24 万亿次、存储容量 96TB 的中科院大气所超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具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2PB 容量级别的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通过验收;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运维楼项目开工建设。

淮南市打造了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为核心,以云谷产业园数据中心、淮南市能源数据中心、淮南电信山南数据中心等为 配 套 的 数 据 存 储 中 心 集 群, 规划机架规模 30000 个,已建成投用7000 余个,形成了以数据存储、应用、交易、服务为发展重点的产业布局。

构建产业体系

增强发展动能

“‘十四五’期间,淮南市重点围绕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服务三大体系,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大数据百亿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人韩坤说。

在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 20 层,今年 1 月落户的华大基因农业组学大数据中心项目将形成以农业大数据、精准营养、数字化育种为三大业务方向,预计在未来 5 ~ 8 年为淮南市带来 20 亿~ 50 亿元的产业价值。

除了华大基因,今年 6 月落户的淮南瞪羚服务贸易产业园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已引进 40 家互联网企业。目前,16.9 万平方米的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一期已有 22 家大数据企业入驻。(柏松)


安徽省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今年 1 月至 6 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发力,同比分别增长 34.1%、26.9%;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2.45亿元、284.67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158.5%、89.29%。5 年来,安徽省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16 年至 2019 年,安徽省累计41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86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原创成果。“嫦娥钢”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及探测器成功软着陆作出重要贡献,“质子刀”“量子显微镜”和“墨子号”实验卫星、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多点开花”。特别是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九章”量子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等量子测控产品中国首创,基于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的量子计算“双创”平台于 2020 年 12 月 25 日成功上线,中国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呈现出“起步即提速,开局就争先”的蓬勃发展态势。

此外,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1.2 亿摄氏度 101 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华米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款智能穿戴领域的黄山 1 号人工智能芯片;科大讯飞研制出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安农大在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

2020 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中国第 8,连续 9 年居中国第一方阵。安徽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5.4 件,较 2015 年增长 2.6倍。

5 年来,安徽省统筹推进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安徽省“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20 年底,安徽省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 210 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点实验室 175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34 家,院士工作站 62 家,安徽省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汪永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