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695期)
来源: 2021-12-31 17:13:57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以“双招双引”促项目落地 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

项目集聚引领淮南市转型升级

淮 南 市 瞄 准 经 济 工 作“ 第 一 战场”,“双招双引”攻势持续发力,主动出击、合力攻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以‘双招双引’促进项目落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近日,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表示。

汇集产业 提质增效

新桥产业园安徽汉邦日化有限公司里,一包包清洁湿纸巾从生产线走向全中国,年产量超过 3.5 亿包。2021年 9 月,总投资约 2.78 亿元的汉邦二期医疗器械生产项目破土动工,一次性医用手术铺单、手术包、ERCP 手术用品将成为其主打产品。

“按照‘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合淮同城化的先行区’战略定位,家电配套、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成为园区主导产业。”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负责人说,园区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面对“一煤独大、产业单一”带来的发展困境,淮南市确定“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顶格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

淮南市绘制“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交办事项跟踪督办服务流程图,编制《淮南市招商项目册》,策划储备 重 点 招 商 项 目 61 个。2021 年 1 月至 9 月,淮南市引进市外资金项目资金额 510.93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77.41%。

要素保障 优化服务

在深圳市贝可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块触摸屏盖板玻璃、一台台大型液晶显示屏陆续走下生产线,从淮南市销往京东方、康佳、海信、创维、长虹等企业,该公司 2021 年前 10 月完成产值约 1.8 亿元。

“深圳商用显示协会看中的是淮南市优越的投资环境、高效的办事效率。”贝可科技负责人陈乐介绍,企业配合淮南高新区,通过以商招商已成功签约 12 家智慧显示行业相关企业入驻,让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淮南市制定《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2021 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88 条改革举措,进一步压时限、降成本、提效率。其改革措施包括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获得电力等 20 个方面内容,突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只要项目落地,我们服务到底。”淮南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钟声表示,该市持续发扬“店小二”服务精神,主动上门服务。

集聚人才 激发活力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创新转化基地,宋磊博士正在观测场里忙碌着。他参与申报并负责建设的攻关项目“环境智能监测装备研发测试平台”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淮南市为研究院解决了园区二期工程所需用地审批、财政 3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等各项问题,还为我申报了省‘特支计划’、平台引才奖补等各类省、市人才项目。”宋磊介绍,淮南市对人才的尊重让他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近年来,淮南市出台《淮南市招才引智暂行办法》《淮南市人才灌溉工程》《淮南市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淮南市人才休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从人才的住房、子女配偶安置、保健医疗等方面提升人才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出台博士生补贴、子女安置、配偶就业等 10 条干货政策,已投入使用人才公寓 963 套,每年协调解决人才住房、子女配偶安置和项目申报等各类人才实际问题200 余件。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南市还在上海设立驻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在上海 G60 科创走廊设立淮南市“人才飞地”,为引进服务高层次人才提供配套支撑,着力聚贤才、积智慧。(柏松)


阜阳机场 2025 年将通达 36 个城市

日前,阜阳民航中心发布《安徽阜阳机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提 出 到 2025 年, 阜 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16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 8000 吨,成为区域性中型机场、区域性航空货运中转基地、安徽支线机场四型标杆。

阜阳机场是安徽省最早的 3 个民用机场之一,1998 年建成通航,目前共开通航线 15 条,通达 21 个城市。“十三五”期间,阜阳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 341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687.9 吨、航班起降 30219 架次,实现营业收入约 1.28 亿元。

根据《规划》:到 2023 年,阜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13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 2000 吨,开通航线 23 条,通达城市 30 个,成为安徽省内先进的支线机场;到 2025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16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 8000吨,开通航线 28 条,通达城市 36 个,基本建成集高铁、机场等站场一体化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达长三角、辐射皖北的交通网络。

聚焦目标,《规划》明确了争创一流支线通达能力、争创一流航空物流发展、争创一流机场建设品质等 10项重点举措。

其中,在争创一流支线通达能力方面,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国际机场联系;调整至大连、长沙、昆明等国际机场航班为 1 天 1 班;开通至贵阳、福州、乌鲁木齐、沈阳等城市航线。

在争创一流航空物流发展方面,按照“一枢纽、一中心、一基地”发展理念,打造阜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货运物流集散中心及通航产业基地。同时,充分利用阜阳机场和阜阳高铁西站相邻的区位优势,实现高铁物流与航空货运的布局衔接,发展空铁联运物流枢纽,形成“铁 - 空”融合发展。(尚原野 彭志勇)


谯城区助推“中医药之都”走向世界

“这些全英文包装的疏风解毒胶囊是出口到欧盟的产品,我们已有100 多个品种获批在欧盟市场销售。”日前,在安徽济人医药集团企业产品展厅内,副总经理张文广拿起一盒绿色包装的疏风解毒胶囊介绍说。

济人医药集团是亳州市谯城区一家本土药业企业,一直致力于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独家专利新药疏风解毒胶囊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种病毒性疾病,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四版至第八版推荐用药。2019 年,疏风解毒配方颗粒成功以药品身份进入德国,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这也是亳州市中药“走出去”取得的重大突破。

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市的核心区,谯城区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培育本地龙头企业的同时,招大引强,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现有中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 29 家,中药行业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1 个。2021 年新推荐中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 16 家。设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MAH) 转化平台,今年引进独家代理进口药品品种 12 个,在研创新 2 个,在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 30 个,已获注册批件转移品种 8 个,正在办理持有人转移药品品种 338 个。中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中药配方颗粒被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选作抗疫药物。(刘勤利 张珍 程晓静)


合肥经开区发出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12 月 20 日,在合肥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安徽新安济世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滨湖前城店负责人田先生在窗口领取到合肥市第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这标志着“一业一证”试点改革正式在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落地。

田先生说:“之前开药房,要办理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经营许可等好几个证。这次在‘一业一证’窗口,一次性提交了材料,很快就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据了解,“一业一证”改革是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市场主体只需办理“一业一证”,即可获得准入、准营资格。合肥市在自贸试验区先行选择市场主体关注度高、办理频次高的 18 个行业试点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许可证一次发放,实现“只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通过行业综合许可证二维码归集相关许可证的信息。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积极构建“六个一”闭环体系,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扩大分段办理范围,为新设立企业免费刻制 5 枚公章,始终为企业着想,做企业贴心人。特别是设立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来,合肥经开区更是加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探索。2021年 8 月,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办理安徽省首例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登记业务,质押担保债权数额 10 亿元,为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提出新的解决途径。

接下来,合肥经开区将“一业一证”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商事主体确认制、“智能审批”等改革相结合,对接上海等地区“一业一证”系统平台,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商事登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证通行”。 (周瑞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