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澳大利亚《华廈商报》第798期)
来源: 2022-04-29 17:56:09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安徽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

日前,安徽印发《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 提出以优质企业梯队建设为抓手,打好创新驱动、补链强链、数字赋能、要素集聚、环境优化组合拳,做优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到 2025 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梯队“3 个倍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5000 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 500 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 50 家。

实施“五企”培育工程,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群体。行动方案明确,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成长路径,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 2000 家, 遴选省专精特新企业500 家, 对省培育认定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 80 万元, 对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单项冠军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 万元、200 万元,鼓励各地对省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奖补。 对迁入安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 100 万元、200 万元。

在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化赋能等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真招实措。 编制 “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指导目录”,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与强院强校强所合作建立实验室,积极参与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科技攻关。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改造全覆盖,省级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 10%给予奖补,最高 500 万元。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使用轻量化的数字产品或服务,每年培育技术改造示范线 100 条, 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 台左右,打造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左右,并按省相关政策给予奖补。

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需要运用资本“助推器”。 行动方案要求发挥安徽省“三重一创”“专精特新”和十大新兴产业等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二期, 吸引集聚社会资本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 鼓励各地以基金为纽带,推广“投资+ 招引”“融资+ 融智”等模式,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提供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力争 5 年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 50 家以上。 设立北交所安徽服务基地,推动安徽四板与新三板精准对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按照安徽省首发上市奖励政策标准给予奖励。(汪国梁)


池州推动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

今年以来,池州市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成巨、巨上市,确保到 2025 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 400 亿元。

池州市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制定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中小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 健全中小企业成长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技术改造、政策咨询、对标诊断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支持成为行业细分领域专家,推动中小企业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发展。今年,该市拟培育市“专精特新”企业 15 户、省“专精特新”企业 6 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户。

池州市推动数字化改造,分行业推进民营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群主企业开展“互联网 + 制造”试点示范,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启动以节能减排、产品升级为重点的“零增地”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

今年,该市拟新增“登云”企业 30 家,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6 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改示范项目 100 个,技改投资增长 10%以上。 同时,突出产业链招商,强化“双招双引”,该市聚焦精密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机电装备等领域,瞄准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积极引进与产业发展定位契合、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引导和培育其做大做强,推动产业成链引进、集聚发展;定期与有投资意向的相关企业对接。 截至目前,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平台共录入项目 72 个,其中已签约项目 26 个、已开工项目 20 个、在谈项目 26 个。(徐建 阮孟玥)


黄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日前,黄山信投集团与阿里拍卖合作,在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新昌竹笋基地,采用“线上云游+ 线上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多场景、多角度展现“中国竹子之乡”的生态美景,推动生态产业从“含绿量”向“含金量”转换。

绿色是黄山的最美底色, 也是黄山在长三角区域当好特长生、上进生、优等生的重要资源支撑。 去年来,黄山信投集团结合黄山市争创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问题,高标准推进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排污权、碳汇、水权等生态权益类产品进行创新突破。 同时, 推动数字化、 智能化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 各领域,在淘宝平台开设黄山市绿色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围绕闲置农房、特色农产品等开展云直播、云看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黄山信投集团还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品牌,创新“鳜鱼贷”“茶叶贷”“乡村振兴助力贷”等供应链金融产品, 为黄山市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总量突破2 亿元。(吴江海)


合肥“中国环境谷”推动战新产业崛起

日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吸引了 19 位“两院”院士和两位国家大科学装置工程咨询专家参与论证。该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地点设在国家级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环境谷”内。

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设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市蜀山区紧扣国家战略, 培育完善环境产业链, 全力打造战新产业集群“中国环境谷”。

“中国环境谷”核心区坐落于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 短短几年,“中国环境谷”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如今集聚了以启迪数字环卫、湖南力合、中水三立、蓝盾科技等为代表的环境领域重点企业近200 家,拥有27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 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块“金字招牌”在“中国环境谷”成功挂牌。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环境谷”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国环境谷”利用蜀山区丰富的科教资源,积极推进与大院大所的深度合作,建成 10 万平方米“环境科技大厦”,为环保技术研发、孵化及企业引进提供载体。 2021 年,园区环境产业新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8 家、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 家,产生技术合同交易额超5 亿元。 不久前,“中国环境谷” 首批推出 7 个环境检测行业团体标准,填补省内空白。

去年,“中国环境谷”在合肥市首推“战新租”,融资租赁利率仅为 3.5%。 创新推出“环谷贷”金融产品,通过“政银担”、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举办企业家沙龙、 中国环境谷环保产业技术需求和科技创新服务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邀请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就环境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成长等主题进行交流分享, 探索推动产学研用无缝对接和高端科技成果有机转化。

近年来,合肥“中国环境谷”在环境领域逐渐形成战新产业集群,已基本构建起“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环境谷”2021 年产值突破240 亿元,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许根宏 洪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