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779期)
来源: 2022-06-24 17:15:03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安徽芜湖化解电线电缆产业融资难题、提振信心

点燃主导产业发展引擎

【侨报讯】电线电缆产业是安徽省芜湖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中国四大生产基地之一的产业规模。但在经济波动、产业升级、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为持续加大对电线电缆产业支持,芜湖市扎实践行金融领域“1% 工作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产业摆脱发展困局,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据了解,主要布局于无为市的电线电缆产业,目前已形成规上企业 88 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 35 家、5 亿元以上产值企业 9 家、总产值275.1 亿元的产业集群。“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部分龙头企业融资规模大,获贷难度也相应提升。”为了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审批权限等问题带来的融资门槛,芜湖及无为市金融主管部门主动走出去,邀请中央及省级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会、恳谈会等活动,帮助金融机构更清晰地了解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通过交流,银企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合作信心也更加坚定。

为遏制产业融资规模下降趋势,保护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部门充分运用金融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银行机构不随意抽贷、压贷、断贷,为优质电缆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政策性担保增信,集中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2 月末,无为市累计为电缆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 973 笔共计 94.96 亿元、政策性担保 620 笔共计 39.73 亿元,仅今年前两个月提供续贷过桥资金 15 笔共计 1.38 亿元、政策性担保 5 笔共计 2732 万元。

如何帮助电缆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2016 年,无为市成立了科技担保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出电缆企业“订单贷”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向电线电缆企业投放“订单贷”166 笔共计 11.08 亿元,顺利帮助企业完成了 25.33 亿元的订单合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监管部门还引导银行机构降低电缆行业贷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电线电缆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35 个基点。

此外,为阻断担保圈风险,减轻银企经营压力,无为市在 2018 年底设立了 5 亿元的电线电缆产业风险防控基金,2019 年 ~2021 年,顺利收购电缆企业不良债权达 4.88 亿元,成功解除部分优质企业潜在担保风险 3.78 亿元。配合基金运作,无为市出台了支持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暂行办法”,对参与风险防控基金合作、承担定向债权转让的担保企业给予各类奖补。

无为市还计划设立电线电缆行业担保基金,引导银行机构对电缆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差异化信贷政策,助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电线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吕成)


马鞍山成功提交《海牙协定》申请

【侨报讯】近日,安徽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其与荷兰生物补光专家马修斯·约翰内斯·佩特鲁斯·布洛克联合研发设计的一种“LED 植物补光灯具”产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系统进行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转交申请。

该 件 申 请 是《海 牙 协 定》于2022 年 5 月 5 日在中国生效后的一周内,马鞍山市成功提交的首件申请。

《海牙协定》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管理的重要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之一,是适用于工业设计领域的国际知识产权协定,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专利合作条约》(PCT)共同构成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协定在中国生效一周内,除了安徽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外,还有小米、京东、TCI、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也进行了成功申请。

安徽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营造更利于动植物生长或生产最佳光照环境设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申请成功提交后,意味着其产品设计在“海牙体系”覆盖的 94 个国家中获得国际保护。 (胡良平 姚杰超 贾克帅)


安徽研发出全球领先机器人智能抓手

【侨报讯】记者近日从安徽大学获悉,该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陈文杰教授团队基于“机构具身性智能理论”,提出了一套创新“并联自适应抓手”设计技术,成功研发出针对异状零件抓取作业的多个系列单驱自适应多指夹持器抓手。这一成果可同时用于不规则物体抓取和精密装配,为企业的定制化智能制造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多批次少批量的生产模式和非结构化的作业场景已成为目前企业的生产常态。然而,目前的自适应抓取技术大多采用昂贵的视觉和力觉系统及复杂的控制算法,往往会导致作业成本飚升,从而限制了智能机器人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与国际上现有的基于多驱动器的机器抓手相比,安徽大学团队研发的智能抓手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抓取更稳定、可靠,成本低廉。此外,在抓取过程中,即使没有任何力控帮助,系统也能实现抓取力的自我封闭,从而使被抓物体在抓取前后的位姿不变,有效解决了现有多指自适应抓手存在的“抓—提—放”过程中运动定位精度不确定问题。

目前,该研发成果已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部分型号的产品已应用于飞利浦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智能化生产环节。 (陈婉婉)


淮北市能耗“双控”加快推进“双碳”

【侨报讯】淮北市精准管理重点用能企业,全市 46 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方案都在“一企一策”诊断式排查、评审基础上制定,今年以来共实施节能技改措施 149 项,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同时,该市将“两高”项目纳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截至目前,其中 22 家重点企业建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据淮北市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淮北市一直非常重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实施方案》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和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淮北市重点围绕能源、节能降碳、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全民低碳等 10 个方面,加快推进“双碳”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 7 个方面的绿色低碳项目库,引导各县区、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目前已摸排项目 93 个,总投资458.45 亿元。

“‘双碳’战略在淮北深入实施,并将持续发力。”淮北市发改委主任王合军说,下一步将尽快出台实施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包括制定 1个总体方案和 5 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及 5 个保障方案,明确行业碳减排路径图和时间表。期间,淮北市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至“十四五”末,年可节约标煤 80.2 万吨。

“十四五”期间,淮北市计划总投资 58.4 亿元,推动平山电厂一期、大唐虎山电厂、国安电力、临涣中利发电、淮北涣城发电、淮北新源热电、安徽恒力电业等 7 个火电厂开展节能、灵活性、供热升级改造,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推动国安电力新建 1 台 66 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等容量替代关停 2 台 32 万千瓦亚临界机组 ;推动临涣中利发电投资 22 亿元新建 1 台 35 万千瓦低热值煤背压热电联产机组,供电煤耗小于 300 克标准煤 / 千瓦时,减容量替代关停 2 台 32 万千瓦高能耗落后机组。(黄顺)


蚌埠市废弃采空区变身青山碧岭

【侨报讯】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西南部的大洪山林场,草木葱茏,生机勃勃。“这里曾是废弃的采空区,我们见证了这方土地的巨变。”大洪山林场副场长姚卫感慨地说。

据 介 绍,大 洪 山 林 场 始 建 于1965 年。2017 年以前,大洪山区域遍布大大小小石料加工厂 200 多家,矿山及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留下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2017 年开始,蚌埠市对大洪山林场实施林长制改革试点,打响大洪山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

“大洪山各级林长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制度供给,织密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护林网络。”姚卫说。在环境整治关键时期,蚌埠市通过对盗采矿山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依法查处盗采矿产资源的涉矿犯罪分子,依法拆除非法石料厂 200多家,查扣盗采机械 160 多台次,全面杜绝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大洪山林场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项目支持的同时,蚌埠市、禹会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 5000 万元用于大洪山复绿工程和基础设施完善,加快推进大洪山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整个林场植树造林 5800 亩,森林覆盖率达 66%,年接待游客 30 万人次。

短短几年时间,昔日荒山“蝶变”为如今四季花香、林木苍翠的青山碧岭。2020 年,大洪山林场被确定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林业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我们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场’为主线,正在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和投融资方式,统筹谋划中草药种植、花草果木、森林康养、文旅拓展、运动健身、动植物生态园、科普研发等功能布局,继续加快矿山修复和植绿复绿步伐,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提升大洪山区域生态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大洪山林场负责人说。(孙言梅)


返乡创业当好“新农人”

【侨报讯】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曹王村安徽道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内莴笋长势喜人。

“我们种植的莴笋是优质品种,一年能收获两季,每亩纯利润 1 万元以上。”企业负责人张桂标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介绍基地情况。

2012 年,张桂标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宁波从事电子商务工作。2020 年 6 月,他在亳州市《致老乡的一封信》的号召下返乡创业,与几位同乡创立了安徽道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我创业时,正赶上涡阳县大力发展‘互联网 + 现代农业’,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张桂标说,经过两年时间发展,企业已成为一家集现代农业种植、加工、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企业一边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一边搭建电商平台,让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目前,该企业已流转 3000 亩土地,主要种植南瓜、玉米、番薯、土豆、小麦等优质农作物,形成稳定的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营销模式。

“网上销售更要有品牌意识。”张桂标说,企业先后打造了“喜人喜”“耕始”等品牌,采取“电商 +实体产业”运营模式,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超亿元,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企业的种植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了 300 余个稳定就业岗位。同时,按每亩 50 元支持村集体建设,每年为曹王村增加 15 万元集体经济收入。2021 年,张桂标被评为涡阳县优秀返乡创业人才,成为当地“新农人”的代表。

大豆是涡阳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企业投资 300 万元建设酱豆厂,预计今年 8 月投产运营。张桂标表示,企业计划 3 年内流转 2 万亩土地,争取培养更多的电商销售人才,让“新农人”下到田间地头,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张桂标不仅把涡阳本地的大豆、苔干、粉丝等土特产推向全国,还给许多有理想、肯干事的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涡阳县商务局负责人说。(武长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