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714期)
来源: 2022-07-01 18:16:50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大众安徽预计明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投产

合肥加速驶向“新能源汽车之都”

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安徽省合肥市,近年来在这一赛道跑出“加速度”,一路驰骋“喜事连连”。

6 月 22 日上午,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下线,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迎重要里程碑。

用时不到一年!

再次彰显“安徽速度”

6 月 22 日上午,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于其 MEB 工厂的全新车身车间下线,标志着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试制生产取得重要进展。大众安徽正在全速推进生产工作,预量产车将于今年下线,2023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投产。

大众安徽全新的车身车间坐落于合肥经开区,占地面积 14 万平方米。大众安徽 CEO 葛皖镝博士表示:“在 MEB工厂开始建设仅约一年后,我们就完成了首台白车身的下线,这标志着我们向预制生产目标更进一步。在合作伙伴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按时推进生产计划,再次彰显了‘安徽速度’。”

年产 14.5 万辆!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合肥市汽车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当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规上企业 305 户,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华霆动力、锐能科技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电池、电机、电控、自动化、材料等核心领域。近三年来,合肥市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 158 个,总投资 1411 亿元。其中,2021 年签约重点项目 52 个,总投资976.43 亿元,同比增长近 3 倍。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合肥市建设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60 家。江淮汽车蜂窝电池技术、蔚来高性能电机、国轩高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等核心技术走在世界前端。

应用推广纵深推进。合肥市相继建设合肥公共交通智能网联示范线、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无人驾驶体验中心,开放白犀牛、京东、新石器等无人物流车测试运营。建成各类充电设施 6.4万个,初步形成了市区 2 公里充电服务圈,日均可服务约 15 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2021 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4.5 万辆,同比增长 148%。今年1 ~ 5 月,合肥市实施汽车产业链项目数 79 个,总投资额 1537 亿元。

5000 亿元产业!

跻身中国第一梯队

力争到 2025 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0 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跻身中国汽车制造业第一梯队!合肥市目标笃定,正全面发力——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围绕现有整车及产业链重点企业,制定汽车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指南,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双招双引”。

加快产业人才引育。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重点引进汽车行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在肥高校院所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全力抓好试点建设。在“换电”试点方面,着力培育蔚来、奥动、泽清等知名换电企业,力争到 2023 年,推广换电车辆 1 万辆,建设换电站 80座,形成 10 分钟换电服务圈;在“双智”试点方面,加快布局一批 5G 通信基站,打造合肥港、合肥南站、骆岗公园、下塘镇智能网联示范区等一批场景应用项目,开放城市道路 500 公里以上。(华新红)


阜阳市首次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出炉

日前,2021 年度阜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公示。参评的 1519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287 家企业被评价为 A 类、680 家为 B 类,两类企业数量占参评企业的 63%。

为了激发工业企业发展活力,去年底,阜阳市决定主要依据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营业收入 3 项必选指标,结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可选指标,以及技术改造投资、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等综合素质附加指标,对参评规上工业企业“排座位”。

今年是阜阳市首次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按照市级统筹、县市区实施原则,经参评企业确定、数据收集、数据核实、县市区评价公示、综合研究等程序,形成了 2021 年度阜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参评的 1519 家企业中,A 类企业 287 家、B 类企业 680 家、C 类企业 459 家、D类企业 93 家,总体呈现出优质企业带动明显、重点行业贡献突出等特点。

围绕运用好评价结果,阜阳市将探索制定评价等级与资源要素配置挂钩的差异化财政扶持、差异化土地供应、差异化用能保障、差异化金融服务、差异化评先评优等政策措施,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精准施策、精准服务,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其中,同等条件下,对 A 类企业的新增用地优先保障,对C 类、D 类企业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地;对 A 类企业用能需求和新增用能指标优先保障,将D类企业列为限供对象等。

下一步,阜阳市将充分发挥亩均效益评价改革牵引作用,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出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组合拳”,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全市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制造业倍增夯实基础。 (徐风光 谢远)


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 皖企夺冠

近日,在 2022 年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简称 IWSLT)中,科大讯飞与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团队在语音翻译任务中,取得两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

IWSLT 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之一,针对语音翻译实际应用面临的难题,通过每年设定一些研究任务,并向外界提供公开的数据集合,吸引全球各地的科研团队参与比赛,以此推动语音翻译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至今已举办 19 届。

大赛设置了同声传译、离线语音翻译、低资源翻译等 7 个任务。吸引了世界各地多所机器翻译领域的知名大学及科技企业参加,包括亚马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英伟达、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科大讯飞、华为等。

今年的离线语音翻译任务相比以往进行了较大改革,语种数量从英德拓展到了英德、英中和英日三个方向,考验参赛队伍在多语种语音翻译上的实力。 最终,科大讯飞基于在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上的深厚积累,以优异成绩获得英德、英中两个方向第一,以及英日方向主系统第二的好成绩。

相比人工翻译,机器同声传译可以实现多种语言实时切换,并在保证高译出率和隐私性的情况下不间断工作。科大讯飞深耕机器翻译领域多年,在核心技术与应用效果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汪永安)


滁州市线上线下招才引智

今年以来,安徽省滁州市抢抓校招“黄金季”,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毕业生云招引活动,广泛吸引集聚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滁留滁创业就业。

“来滁州,正当时 !”滁州市向精英学子发出诚挚邀请。为做好高校毕业生云招引,滁州市持续开展“校园云宣传、城市云推介、企业云宣讲、岗位云直播、市场云招聘”等。截至目前,滁州市共举办 17 场专场云聘会,3089 家企业发布招才岗位需求超 8 万个,274 家企业“云上推介”“直播带岗”,在 376 所高校精准推送引才需求,262万人次在线观看该市云招聘活动,在中国知名招聘网站热度曾连续多天排名“榜一”。截至 5 月底,云平台累计收到大学生求职简历近 2 万份,通过现场、电话和“云端”等方式面试近万人,达成来滁就业意向 2950 人。

在做好线上云招引同时,滁州市做好线下高校毕业生招引,促进市内高校毕业生留滁就业。滁州市分别在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高校组织了 4 场线下招聘活动,引导本地大学生留滁发展。据滁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高校 5691 名毕业生选择留滁就业,人数较上年增长近六成,留滁率 30.3%。

近年来,滁州发展势头强劲,人才涌流可喜,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潜力可观。滁州市将通过新时代“亭城英才”计划、购房交通补贴等惠才政策,以及周到服务保障、精准岗位匹配等全链条支持,助力毕业生施展才华,成就职业梦想。

“我们将继续做好后半篇‘“智汇”滁州’文章。”滁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为广大人才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将滁州市打造成青年向往“醉美”之城,形成青年人才加快融入、高端人才加速“智汇”集聚的良好局面。(周连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