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澳大利亚《华廈商报》第811期)
来源: 2022-08-15 18:03:57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环境更优 投入更大 产出更多

上半年安徽创新发展指数增长15.9%

安徽创新发展指数持续攀升,客观反映了创新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据“安徽创新发展统计监测体系”测算,今年上半年, 安徽全省创新发展总指数为 115.9, 同比增长15.9%,保持两位数增长。

分领域看, 上半年, 安徽省的创新环境指数为114.7,创新投入指数 116.9,创新产出指数为 116.2。安徽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个领域指数情况表明,上半年安徽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 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是什么支撑着创新指数的快速上涨? 数字背后,是安徽省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与成效。 比如创新环境方面,上半年,全省 96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拥有 8.1 万人,增长 6.4%,占从业人员比重达 19.9%;另外,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不断增加,上半年全省 96 家重点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投入达 79.6 亿元,同比增长 6.4%。

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上半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 260.8 亿元,增长 28.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 5.8%,提升 0.8 个百分点。 企业也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安徽全省 96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 188.8 亿元,增长 16.6%;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 2.57%, 同比提升 0.62个百分点。

创新产出成效持续显现。 上半年, 安徽全省 96家重点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2154.3 亿元, 增长5.2%。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上半年,安徽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8%。 (王弘毅)


安徽自贸区上半年实现进出口959.3 亿元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安徽全省上半年 26.1%的进出口、12.5%的利用外资、4%的新增注册企业。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 959.3 亿元、同比增长 28.5%;实际使用外资(FDI)1.1 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利用外资占比达 40%;新增注册企业 7674 家、同比增长45.5%。

上半年, 安徽自贸试验区共形成了 40 项制度创新成果。 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探索“市场采购+ 跨境电商”,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额2.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 倍;合肥中欧班列新增国际线路29 条,累计开行国际线路102 条,覆盖17 个国家、83 个站点。“科创 + 产业”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深化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累计有85 家科创企业获投 6500 万元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 20 亿元; 探索横向课题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已有 10 余家企业入选试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中 212 项赋权事项全部落地, 并启动 2022 年度特别清单调整扩容工作;“证照分离”改革自贸试验区版54 项特色便利举措全部落地。

目前,合肥、芜湖、蚌埠3 个自贸试验片区以外的 13 个省辖市均设立联动创新区, 安徽全省形成“自贸试验区 + 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局面。 联动创新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经验,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探索,形成了“区域评估”机制、“数字治超”模式、“税信通”联合激励模式、“标准地”2.0 版出让模式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安徽全省复制推广。 (彭园园)


两皖企连续4 年入围世界500 强

8 月3 日,2022 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公布。 海螺集团、铜陵有色两家安徽省属企业连续4 年上榜。

海螺集团、 铜陵有色均于2019 年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 强。 今年,海螺集团以 396.995 亿美元营业收入列榜单第 353 位, 铜陵有色以355.112 亿美元营业收入列榜单第400 位。 中国共有 145 家公司上榜2022 年《财富》世界500 强,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

上半年,安徽全省国资系统认真实施提质扩量增效等行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实际完成投资和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实现良好开局,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全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安徽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制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支持政策和培育企业名单,引导推动全省国有企业争创世界一流、国内一流、行业一流,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汪国梁)


淮南为转型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日前, 年产 20 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开工,计划总投资约27 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0 亿元。 今年以来,淮南市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抓实项目调度,以“双招双引”促进转型发展。

多年以来,淮南市着力改变“煤电独大”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 该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优势,顶格推进“双招双引”,为转型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淮南市建立市领导联系帮扶178 家“市级队”工业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帮扶全覆盖;创新举办“政重企事”圆桌会议,破解“难点”“堵点”“痛点”;推进“一网通办”、并联审批,从企业签约到项目落地、开工生产,提供全流程服务。 该市通过以商招商、“云上招商”等模式,招引项目、聚链成群,扎实推动“开发区 + 招商+ 规上工业培育”三位一体突破。 省级以上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12 年的82 家增长至2021 年的 326 家,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2012 年的 4.4%提升至2021 年的 16.8%,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759.1 亿元。

2021 年以来,淮南市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 大讨论活动, 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6+1”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上非煤电工业增加值较 2012 年增长 49.7%, 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9.9%提升至28.5%,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柏松)


时绍春:用青春逐梦蓝天

“我们的飞机不是多旋翼的小飞机,我们是大型无人机,是给钻石飞机装上了智慧大脑,飞机主要用在海上搜救、应急通信、人工影响气象等专业领域!”日前,在芜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钻石飞机适航实验室,设计总师时绍春带着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1984 年, 时绍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山区,2002 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从事超音速飞机研发工作,现担任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设计总师。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时绍春的团队平均年龄32 岁,是一支执行力强、技术过硬的专业研发队伍。目前已完成了无人机全系统研发体系建设,具备了飞行控制、任务管理、指挥控制、机载软件等核心系统自主研发和集成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翱翔蓝天的蝶变。

在从事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 10 余年里,时绍春参与了多型有人机、无人机的研发,主持了多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得中国电科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芜湖市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 (李博 张致林)


宣城打好创新发展“组合拳”

今年以来,宣城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为宣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根据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情报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宣城市创新潜力排名全省第5位,创新能力排名全省第6 位。

平台提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行动方案,打造以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内核、以企业创新平台为基石、以宛陵科创城为载体、以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为外延、以创新型城市为网络的“五个一”创新平台体系。今年以来,宣城市通过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验收,创成安徽省创新型城市; 宣城光伏先进技术研究院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宁国、广德申报的特色产业基地入围科技部答辩名单。

主体登高,打造产业创新“新高地”。做强高新产业“创新矩阵”,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 加快形成 “链主式企业 + 骨干型企业 +高成长企业”的高新企业雁阵梯队。 1 至5 月,宣城全市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66 家, 同比增长55.6%;推荐申报高企 180 家,同比增长 22.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 居安徽全省第7 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2 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57.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76.7%。

科技攻坚,打造技术创新“主阵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建立动态企业技术需求库,首批摸排在产业链创新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23 项。 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安徽省科技“攻坚”计划,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中鼎密封件“超低温氟橡胶密封材料”入围安徽省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项目库;广信农化、新涛光电2 家企业入围安徽省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发榜方任务清单(全省仅15 项)。

成果转化,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研究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坚持“科创+ 产业”,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合作,促进组织协同、平台互动、要素流通。 1 至5 月,宣城市实施产学研用合作项目174 项,同比增长 14.5%;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1.5 亿元,同比增长 930.9%,居安徽全省第7 位。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推动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 设立了2.6 亿元的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宣城子基金;1 至5 月,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01.63 亿元,比年初增加 19.16 亿元;截至今年 5 月末, 宣城市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4.90 亿元,居安徽全省第5 位。 (利成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