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第733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2-11-25 18:40:54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安徽中医古籍“活”起来

兴盛于皖南的新安医学,在中外均产生深远影响,800 部中医古籍是其精深内涵的生动注脚,其中,张杲的《医说》是现存最早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著作,吴昆的《素问吴注》为第一部注释医学专著等。“北华佗,南新安”,安徽中医药历代医家辈出,著述浩繁,“厚重精深”是其赓续至今的学术底色。存续于江淮大地的中医古籍,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乃至安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数字化助力其“活”起来。

数字化助力“活”起来

古籍由于环境侵蚀和时间久远,往往会出现虫蛀、发霉、断线等问题,需要历经挑选补纸、分离书页、打浆糊、压平、下捻、装书皮、订线等十几道工序,保护性修复这些穿过漫漫岁月的中医药古籍。

数字化时代,中医古籍亦插翅借力,为“活”起来注入强大动能。“现阶段主要对部分馆藏古籍进行扫描加工,录入上传至数字化平台,提升数字化平台、古籍专用服务器、存储等软硬件,不断提高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进度,为校内外提供古籍文献的信息服务。”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邓勇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安徽省乃至中国中医药古籍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 1959 年建校起,该校通过单位转交、民间收集、个人捐赠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截至目前,该馆已经完成 30% 的新安古医籍的数字化扫描,投入数据库供读者使用。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 年)顾定芳刻本《医说》10 卷,为中国所见的较早版本之一;明万历孙泰来、孙朋来刻本《赤水玄珠》30 卷,由新安医家孙一奎后人整理而出,为早期刻本……存于安徽省的这些中医古籍珍本善本,其重要价值显而易见。

在把脉问诊中传承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 1.3% 至12.2%。”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朱国旗研究员团队揭示了中医经典名方——疗愈神经精神疾病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植物医学》上。

“尽管 PTSD 这个疾病名称在 19世纪 80 年代才被西方医学正式提出,但我国中医药学家早已对类似疾病的病因病机作过论述,认为七情内伤是致病根本原因。”朱国旗说,清代新安医家程国彭所著的《医学心悟》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方剂,安神定志丸就是其中之一。

收录 1949 年以前有据可查的安徽医籍文献 1174 种,其中现存文献 629种,佚失文献 545 种……前后历时 6 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王鹏教授团队主持编撰的《安徽中医古籍总目提要》2021年正式出版。该书是迄今收载安徽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专题提要性目录学类工具书,填补了安徽省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和出版领域的空白。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徽省多措并举让尘封在藏书馆的中医古籍文字“活”起来,接下来,将持续推动中医古籍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为健康安徽助力,为安徽文化添彩。(罗晓宇 朱琳琳)

第 34 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一首《望天门山》开始,李白与安徽马鞍山结下不解之缘。11 月 19 日,由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第34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

横跨长江两岸的马鞍山市,境内山水纵横,是历史上文人墨客偏爱的山水之都。马鞍山市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从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谢朓开始,千余年来,600 多位诗人曾先后栖居马鞍山,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周兴嗣的《千字文》、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年轻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雄心万丈,仗剑去国,出三峡,浮江汉,游吴越。1200 多年前,当他刚刚踏上马鞍山这片奇丽的山水之境,只轻轻一首《望天门山》,便登上了盛唐诗国的时代舞台。

斯人已逝,但诗意栖居,追寻先人踪迹,却成为这座城市矢志不渝的坚守。近年来,马鞍山市先后投入近 8 亿元对凌家滩、太白楼、朱然墓等长江马鞍山段重点遗址、文物进行日常管理和保护性修缮,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进长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体实施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地方风格的长江文化,打造长江文化的“新时代坐标”。

自 1989 年起,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功举办了 33 届,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五大节庆活动之一。经过 33 年的积累,通过举办诗歌文艺表演、诗歌吟诵会、诗歌论坛、诗书画展览、诗人采风交流以及群众诗歌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诗人、诗评家、朗诵家等艺术名家以及广大诗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为诗歌的盛会。

33 年的成长发展,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诗歌吟诵发展到如今融歌舞、吟诗、旅游、经贸等为一体的文化盛宴,以其独具魅力的本土艺术气息,成为马鞍山市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据介绍,本届诗歌节期间,马鞍山市还开展“拜谒诗仙”、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成果主题摄影展、首届长江文化论坛等多项活动,多角度宣传马鞍山的诗歌文化、长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常诚 何婉惠)


打造制刷产业世界级小镇

中外名企亮相首届中国(源潭)国际刷子工业展

11 月 16 日 ~18 日,首届中国(源潭)国际刷子工业展在安庆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以“刷·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刷制品上下游 120 家企业参展,包括全球最顶级的制刷机械制造企业和刷丝生产企业。

本次展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潜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打造成媲美德国弗莱堡刷子展的地标式展会。参展的有美国杜邦、意大利宝而吉等境外知名企业,广州白云清洁、宁波伊司达、扬州海星等中国知名企业,以及安庆市内刷业上下游企业等。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陈建安说,首届中国(源潭)国际刷子工业展览会的举办,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导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源潭尽早成为制刷产业的世界级小镇。意大利刷子和扫帚制造商协会副会长劳拉·马尔凯西表示,源潭镇是中国刷业之都,形成了上下游统一、供需有序的全产业链。当前,在德国弗莱堡刷子展已经停办的情况下,全球需要一个全新的制刷行业展会来帮助全球制刷企业拓展业务,加强相互合作。

制刷产业为安庆市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安庆所辖的潜山市和桐城市。2017 年,潜山市源潭镇获批中国首家以刷业为特色的特色小镇——安徽省刷业特色小镇。2019 年获得“中国刷业之都·源潭”称号。

目前,源潭制刷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刷业产业年产值迈上百亿台阶,行业规模跃居中国第一。当地现有制刷企业和个体 4451 家,其中规模以上制刷企业 50 家。刷产品有近万个种类,被广泛应用在钢铁冶金、玻璃加工、电子机械、轻工五金等各个行业,销售市场遍及世界各地,京东方、三星和苹果公司都在源潭定制个性化工业刷。 (乔剑 / 文 程斌 / 摄)


“博士智囊团”来到咱田间地头

“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因为呵泉独特的泉水,让夹沟香稻米有了特殊的香味……”日前,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副镇长、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易红博士来到夹沟镇镇头村,现场调研香稻米收割情况,并拍摄了一段主题为“奇香何来”的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里同大家分享。近段时间以来,易红博士还前往符离镇东林草堂和大泽乡镇涉故台走访调研,探访埇桥区特色景点,推广当地的文旅资源。

作为宿州市埇桥区“博士专家进埇桥”项目引进的专业人才,易红博士挂职担任夹沟镇副镇长,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当地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她所领衔的专家团队已中标,正在开展《宿州市埇桥区全域研学旅行规划》调研编制。

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党委书记王亚莉表示,夹沟镇将充分发挥易红博士在研学、文旅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好“易博士讲产学研”公众号平台,积极推介夹沟,提升夹沟镇知名度、美誉度,做强夹沟香稻米、王枣子、四季艾草等特色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形成特色产业。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双招双引”新模式新路径,2021 年 11 月,宿州市埇桥区启动“博士专家进埇桥”项目,柔性聘任 29 名来自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博士,到埇桥区各乡镇(园区)履职,担任副镇长(副主任),助力解决各乡镇、园区发展问题。

据了解, 履职以来,博士专家们利用自身专业领域特长,围绕驻点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实地走访调研、把脉问诊,帮助驻点单位编制相应的产业规划。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组成智能制造、金融资本、产业规划、文旅研学、乡村治理、新能源与环保、大健康等 7 个专业小组,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秸秆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矿坑环保利用、点状文旅资源有效开发等共性问题。(马竞 沈前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