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澳大利亚《华廈商报》第825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2-12-02 21:43:16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和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安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集成电路、汽车、智能家居、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安徽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步伐正在加速。

“企业竞争,根在质量,重在标准,赢在品牌。 ”安徽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消费升级加速产品迭代,高端化、个性化、新颖化、健康化、场景化成为潮流。 经信部门将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每年参与制修订国际、 国家和行业标准 100 项以上,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 坚持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每年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 项,创新开展“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视宣传,让更多“皖品”“皖货”畅销全国。

“品质 + 品牌”,正在重塑“安徽造”的形象。在汽车领域,蔚来初步站稳高端纯电动市场。 今年9 月, 蔚来单车成交均价突破 45 万元。 1 月至 9月,30 万元以上高端品牌纯电乘用车市场中,蔚来市占率达 23.5%。 日前,蔚来发布今年四季度交付指引,预期四季度交付 4.3 万台至 4.8 万台。 这是蔚来单季最高交付指引, 显示企业对高端市场信心充足。

除了汽车,还有飞机。 近日在珠海航展上,芜湖航空产业园近 30 家企业集体亮相。 作为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芜湖形成了集研发、 制造、运营、维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基础扎实、比较优势突出。目前,芜湖航空产业园核心区集聚近 130 个项目、9 家国家级和 43 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作出明确部署。 通航产业是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带来制造业组织模式、效率等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安徽叉车集团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化发展。 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快产线设备改造升级,加快机器换人,深入实施以机联网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项目,打造工业车辆离散型智能工厂。 安徽叉车集团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工厂和产品“两个智能化”战略转型,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在安徽全省范围内,工业互联、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 未来,安徽省将继续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10000 台左右、 培育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200 家以上, 加快实现营收亿元以上企业 “四化”改造全覆盖;坚持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培育 3 个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平台,30 个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平台,100 个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平台,加快构建以“双跨”平台为引领、行业平台纵向连接、区域平台横向覆盖、企业平台典型示范的赋能体系。

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方面,安徽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将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节能减碳协同增效。 以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工程为抓手,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每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60 家左右,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 20 家左右、绿色设计产品 50 个左右,构建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 绿色制造体系, 提升经济发展 “含绿量”。(汪国梁)


芜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

人工智能,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11 月 21 日, 芜湖市人工智能协会成立大会暨“双招双引”项目“发策决科”专场对接会举行,翻开了芜湖市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芜湖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作为芜湖市十大新兴产业链之一,由市科技局牵头推进。 近年来,该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在智能机器人、快递物流智能装备、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细分赛道集聚了上百家上下游核心企业。 全市纳入安徽省“双招双引” 综合调度管理平台的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共265 个, 总投资 2133.75 亿元。 拥有规上企业 135家、专精特新企业 45 家、高新技术企业 107 家。

2021 年芜湖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达 395 亿元,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达到220 亿元,同比增长18.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芜湖市人工智能协会的成立,正是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体现,将有力促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壮大。

值得关注的是,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比如,支撑自动驾驶升级,除了“聪明”的车,更要有“智慧”的路,这离不开营造包括技术研发、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在内的良好产业生态。 为此,芜湖市人工智能协会汇聚了全市众多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

放眼全球, 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 产业优化升级、 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芜湖市科技局等人工智能产业链推进单位和各载体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一如既往加强对接服务,为企业发展和协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汇聚发展力量,扎实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 (王世宁)


蚌埠:聚焦聚力 打造产业“强磁场”

在位于蚌埠经开区的中国(蚌埠)传感谷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在技术工人的操作下,一颗颗电流传感器走下生产线。 希磁科技是一家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业, 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 “总投资 10 亿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园一期项目今年 3 月开工建设,7 月即建成投产。 ”公司董事长王建国表示,在蚌埠良好营商环境的助力下,企业已经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以来, 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带动作用, 在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蚌埠进一步聚焦聚力,明确了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等四大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为例, 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该市已形成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安徽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 MEMS 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目前全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已集聚企业 50 多家,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集聚趋势加速显现。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加快蚌埠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大会紧扣“新材料激活产业新动能”主题,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构筑产业体系,加强上下游对接,打造新材料产业展示交流高端平台的目标, 进一步推动蚌埠产业集聚发展。

借大会平台,促产业集聚。记者获悉,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邀请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境内外新材料产业有关学(协)会负责人,境内外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负责人,新材料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金融机构、投资机构高管等重要嘉宾。借助大会集聚一批产业发展资本和要素,一批重大项目和甬蚌合作项目在大会签约。同时,该市围绕“双招双引”积极开展项目摸排,同步开展市级项目签约,这些项目将为安徽和蚌埠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与此同时, 大会还发布新材料产业领域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 3 个成果清单, 同时举办新材料产业资本合作对接、 硅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等活动,全方位促进新材料更宽领域、更广范围交流与合作。 (李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