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和印尼《国际日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国际日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交出亮丽成绩单
“科技大集”签约926亿元
【侨报讯】 836家单位展示1800多件高水平科创成果,紧扣“四链”融合密集举办21场专项活动,352项项目签约总金额约926亿元,线上线下310余万人参展参会……近日,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市圆满落幕,交出了亮丽成绩单,打造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集”。
“展品”变“商品”
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
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积极利用安徽首创的科技成果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成熟模式,推动“展品”变“商品”和高水平科创成果落地,是本届科交会的一大特色。
本届科交会聚焦“十大新兴产业”,为安徽各地市政府定制化搭建“双招双引”对接区,开展各类有效对接洽谈1440余项(次),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有效对接洽谈1222项(次),签约项目309项、金额超740亿元;科技金融有效对接218项(次),签约项目43项、金额约186亿元。邀请和对接省外328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遴选近50项现场路演,大力推动4个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奖成果项目在安徽落地。“科技成果竞价与交易”专项活动创新采用网络竞价的方式,实现成交项目22项、总金额近7000万元。
本届科交会聚焦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推广及产品销售,为参观者搭建好看好玩的“沉浸式科技产品应用体验区”。科交会期间,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直播展销,“线下看展、线上下单”的形式深受好评。合肥孪生宇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交会专项活动和展示平台,目前,我们已经与6家企业达成了意向合作。”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产品直播间及各分市场对接专区等实现现场销售近1000万元。
科技创新赋能
对接转化“不打烊”
本届科交会一方面充分展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果,一方面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会前,来自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中西部等地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奔赴安徽,参加此次“国字号”科技盛会;汇聚、对接科技成果1944项,征集省内企业技术需求1020项、意向投入金额54亿元。会后,发动各地市科技招商专班及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等专业力量,持续梳理、对接可产业化落地项目,为项目和科技企业提供顶格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品牌。
下一步,将利用安徽“双创汇”品牌活动、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以及科交会线上平台等,发挥技术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作用,加强需求与成果的双向导入与对接,推动更多优质成果项目在江淮大地转化落地。(刘静文 )
安徽迎来首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侨报讯】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安徽优升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大洋彼岸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第2家美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安徽境外上市公司已达23家。
据悉,安徽优升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采购服务提供商,公司智能换电技术及各类换电车型,被广泛应用于矿山、能源、交通、港口、城市物流等行业。优升新能源本次公开发行241.66万股,每股发行价格6美元,募集资金1450万美元,上市首日上涨620%,市值达22.7亿美元。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安徽省全力实施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行动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企业通过境外股票市场上市、备案发行境外债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等渠道,加大境外资本引入,赋能外资“双招双引”行动,全省新增境外上市公司3家,合计募集境外资本2.69亿元。(何珂)
安徽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4.8%
【侨报讯】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生产总值10936.2亿元,增长4.8%、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4.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296.0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6185.5亿元,增长5.5%。农业方面,在地作物长势良好,养殖业稳定增长;工业方面,安徽省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恢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实现首季“开门红”。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住宿业营业额、旅游总收入增速都达两位数。
项目投资接续发力,“双招双引”效果显著。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省重点项目开工率达54.8%、快于序时进度29.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开局平稳。今年一季度,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772.6亿元,增长1.9%,其中,出口总额1183.2亿元,增长15.5%。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长1.7倍,手机出口增长92.5%,电工器材出口增长92.3%。 (王弘毅)
池州市以公路建设推动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发展
“公路+”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侨报讯】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安徽公路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池州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1180公里,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七纵五横五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同时通过公路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公路+产业
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池州市红旗岭村的山上茶香浮动,不仅吸引着外地旅客前来“打卡”,而且还有许多外来客商前来收购茶叶等农特产品,而这一切都得益于S234线红旗岭段的建设改造。
过去,这条路的部分路段经常发生边坡塌方、碎石滑落,严重影响周边百姓出行安全。而如今,经过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实施的灾毁恢复、灾害防治、路面修复等系列工程改造,打造了美丽舒适、绿色生态、安全畅通的路域环境。据葛公镇党委委员汪洁介绍,红旗岭村距离祁门县比较近,得益于公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红旗岭村村民黄一文说,自从道路改造完成,红旗岭村每天都车来车往,这条公路也成了红旗岭村村民的“致富路”,他们所种植的农特产品也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公路+旅游
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池州市东至县村民张冬梅受益于公路的发展,不仅将自家的绿色原生态食品端上更多人的餐桌,同时,她还开起了农家乐,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庄。 一条公路不仅兴旺一个产业,还能致富一方百姓。
张冬梅的休闲农庄开在G206东尧一级路上,随着G206东尧一级路的建成通车,当地政府依托该条公路作为城市轴带规划并建设了东至舜城新区、小七里湖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天空之城天文研学基地等多个项目,沿线发展越来越好,像张冬梅一样发展乡村旅游走向致富路的村民也在逐渐增多。
近年来,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持续扩大公路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公路通行环境。随着旅客日益增多,促进了本地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发展,沿线乡镇从事旅馆和民宿的店家由2019年1100余家增加到2022年的1700余家,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公路+体育
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
G237池州石台县段位于石台县秋浦河境内,沿线风光旖旎,不仅是自驾游的好路线,也是不少骑行爱好者骑行的好去处。每年,众多骑行爱好者沿着秋浦河在G237石台段骑行,一路向前,与石台县负氧、富硒、原生态的优美风光完美融合。
去年11月,首届安徽省“皖美山水”骑行赛(石台站)暨首届中国·石台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将公路与体育赛事相融合,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展示当地优美的风景、优质的富硒产业和独特的文旅资源。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