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今日头条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柴生芳:将百姓冷暖放在心里的好县长
来源: 新华网 2020-05-02 17:02:46 责编: 徐文娟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图文互动)柴生芳:将百姓冷暖放在心里的好县长

这是柴生芳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兰州5月1日电(记者张文静、崔翰超)将百姓冷暖放在心里的干部,百姓也将他放在心里。柴生芳就是这样一位被百姓永远铭记的好干部。

柴生芳,甘肃省宁县人,1969年7月出生。1986年7月以甘肃省庆阳市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90年7月,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柴生芳停薪留职自费赴日本神户大学留学,2002年9月,提前半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宁要家乡一抔土,不恋他乡万两金。”留学归来后,他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陇原大地,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2002年10月,柴生芳到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2006年,他主动要求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西市工作,曾任陇西县副县长,定西市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临洮县委常委、副县长,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务。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5岁。

17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数百个他曾走过的村子都沉默而忠实地记录了他的扶贫故事。

定西市辖1区6县,其中3个县区都留下了柴生芳的足迹。不管在哪里工作,他都将精力放在了扶贫事业上,用生命为生活在这片“苦瘠甲天下”土地上的百姓奔出一条脱贫之路。

在陇西县任副县长时,柴生芳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多方奔走,找项目、拉投资,引进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等项目。

2009年,柴生芳“转战”安定区工作,积极推进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等多个项目的签约落地。

2011年,柴生芳调任临洮县。“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是他的工作作风;“只要心里有百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是他的行为准则。

在临洮工作期间,柴生芳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不遗余力推进民生实事的落实。

柴生芳在日记里记录下他所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社和困难群众的情况,以及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他将临洮全县300多个村子分为扶贫示范村和潜力村两种类型,标明发展方向,制作成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天天研究、时时琢磨,渐渐地,这位“博士县长”定下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每个村都有主导产业,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余下村落分步推进。”他立规划、跑项目、引资金、抓落实,使临洮成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要想富,先修路”。柴生芳多次衔接协调,最终使临洮跻身国家“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之列,争取到117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

摆脱贫困,柴生芳有“组合拳”,既要“产业兴县”,也要“文化兴县”。临洮文化资源丰富,柴生芳深知“文化可以改变临洮”。他积极推动马家窑遗址的发掘和保护,重点谋划沿洮文化产业带。

“不搞特殊、不讲特权,公车里不能有‘土特产’;学识渊博,做事严谨;平易近人,善良正直。”与柴生芳共事过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把我们的冷暖记在心里。”得到他帮助的群众这样称赞他。

柴生芳始终信奉“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临洮县政府办公楼里,只要柴生芳在,他办公室的门始终开着。他办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就办,一次能解决的绝不会让大家再跑一次。

“工作上,他力求完美,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生活中,他关心家人,孝顺父母,为人随和。他从未用职权给家人行过任何方便。他是我们晚辈的榜样。”说起叔父柴生芳,柴裕红至今仍难掩悲伤。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但他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相关新闻
微视频丨奋斗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