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今日头条
小康在哪里丨把生活过成诗 让心灵来歌唱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0-06 13:41:04 责编: 刘东伟

小康在哪里,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家园的丰富也必不可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为14亿人文化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提质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术馆看古今中外精品 享精神文化大餐

秋日的北京,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相遇了。在中国美术馆的这场画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如约而来,汪慧兰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7岁的汪慧兰,虽然没有从事过艺术行业,但逛美术馆、博物馆一直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看展观众 汪慧兰: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看展),只要是某一个特别有特色的展,我先把功课做好了就来看。一般一次是不够的。 

汪慧兰说,之前很多的优秀作品要到国外才看得到。这两年,国内各种展览越来越多,不用出国,也能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精品,从苏轼、徐悲鸿到梵高,再到许多国家的珍稀国宝,都一一来到中国观众面前。 

看展观众 汪慧兰:要是到日本去看画展、美展,成本肯定高,得住在那慢慢看。正好美术馆有这个机会,特别合我心愿。

美术馆:孩子的启蒙乐园 美育从娃娃抓起 

民族的瑰宝、世界的艺术,越来越常见的精品展览,也正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乐园,今年4岁的团团已经是美术馆的常客了。 

看展观众 家长 李铁铮:孩子大概从1岁左右就经常带着她去美术馆、美院,或者清华美术馆, 我是觉得美的感觉是渗入到孩子一生当中的,可能从小让她接触一些美的东西,那她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不一样的。 

彩虹合唱团:走出办公室 “上班族”一起玩音乐 

有人尽情去欣赏作品,有人则让自己成为了作品。9月的一个周末,从各自“加班”开会的上班生活中抽离,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声乐爱好者再次汇聚到一起。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因疫情与音乐厅阔别了240多天的彩虹合唱团,为人们带来了主题为“多想唱歌给你听”的音乐会。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 金承志:现在它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人士都在里面的,一个玩音乐的团体。有五湖四海的人加入、不同职业的人都加入。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70多人,“非职业化”的彩虹合唱团里,有律师、有工程师、有人类学博士,每到周末,大家就聚到一起,或排练,或飞往全国各地表演。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首席 陈戌侃:我本职工作是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安规工程师,我加入彩虹合唱团已经三年了,它作为我生活的一个支点,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 我们每周六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一起来通过合唱来分享快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女高音声部团员 左一平:大家每个人都要空出时间过来演出,其实是挺困难的吧,因为我们是合唱团,不是一个人的solo,缺一个团员都不完整,需要大家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完成每一次的演出。 

彩虹合唱团:用年轻人的方式歌唱生活

创作来自生活,作品别具特色,不循规蹈矩的彩虹合唱团,或幽默、或温情,总能唤起共鸣,让现场听众忍不住欢笑或落泪。 

听众 戴璟晶:我是今天上午从无锡专程坐飞机赶到成都过来听彩虹合唱团的音乐会,感觉今天还是很震撼,互动也比较有趣,比较生动。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 金承志:当我们的生活富足了以后,我们自然会去追求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说要听音乐会,就跟看电影喝咖啡一样简单,让它发生在你身边,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 

文化驿站:百姓点单 政府“配送”精品课程 

晚上7点半,温州市鹿城区声动文化驿站内座无虚席,40多位声乐爱好者早早地聚集在了一起,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为大家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声乐沙龙。今年68岁的王阿姨说,以前喜欢唱歌只能在家里自己练习,如今家门口就有老师教了。 

文化驿站的课程不仅完全免费,老百姓还可以“点单”。按照市民的“点单”需求,导师和精品课程就会“快马加鞭”地送服务上门。 

浙江温州市文化馆馆长 施丽君:按需由市民的兴趣爱好来达到他们文化方面的享受,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乡镇影院:光影放映 家门口乐享大片 

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乡镇百姓看电影也比以前更方便了。去年底,湖南株洲市攸县网岭镇的电影院开业了,网岭镇及周边5个乡镇居民,可以和城市居民同步看上新上映、包括3D影片在内的大片。 除了商业影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也在积极推动。 

湖南株洲市攸县网岭镇村民 陈秒珍:原来看电影,我们都是要坐车,坐到县里或者坐到市里,都是几十分钟或者个把小时才能看一场电影,然后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从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到乡村的农家书屋,从博物馆、美术馆,到艺术节、戏曲节、旅游节,再到“云课堂”,高质量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正让普通的中国人,在文化艺术的熏染中,品尝越来越浓的幸福味道。 

央视短评丨让小康生活更有文化气质 

沉浸于艺术熏陶,让心灵来歌唱,咱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在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人们也少不了精神层面的滋养。事实上,顺应群众呼声,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就是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小康在哪里?在人民群众越来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要中,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在契合大众审美的文化产品中,在越来越有底蕴的文化消费中。

(总台央视记者 关伟娜 王志刚 邵舒宽 裴斐 曹岩 刘彤 赵喜 温胜强 四川台 何叶 涂丁丁 温州台 魏心怡 湖南台 韩勇 攸县台)


    相关新闻
小康在哪里丨行过“甲子” 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