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今日头条
【皖美这五年】马鞍山:江岸绿起来 文化活起来
来源: 中安在线 2021-10-15 11:10:25 责编: 马菁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曾经,李白在诗城马鞍山流连驻足并留下千古名句。如今,江畔雨后的薛家洼生态园中,鸟语花香,游人如织,“城市生态客厅”迎来八方客;在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公园,国家级3A景区已经挂牌,并将借“考古”为媒,串联长三角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在昔日贫困村太湖村,特色民宿和农家美食吸引着远近各地的游客;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也正在举行……马鞍山将充分利用好居中靠东、拥江近海的区位优势,紧扣“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定位,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美丽薛家洼 江畔见新颜

薛家洼生态园.jpg

薛家洼生态园

“以前这里不能看,小码头、小工厂到处都是,大货车尘土飞扬,地面污水横流,没人会想来这里。”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市民杜江告诉记者,在这里实行搬迁改造之后,简直没法想象以前的模样。“现在太好了,这里现在已成为我休闲散步的第一选择,希望马鞍山可以变得越来越美。”

“这里拆除了全部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堆场。”滨投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蒋勇介绍道,通过实施岸线复绿增绿、滩涂湿地涵养保护,建设薛家洼生态游园,铺设沿江游道等工程,薛家洼生态园不断推进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9年以来,马鞍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将整改建设与回应市民关切、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推动滨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并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综合整治规划。

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整治散乱污企业708家,整改提升各类企业156家,整合搬迁12家;清理固废堆放点95处,约90余万吨,治理修复面积800余亩;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渔民退捕转产工作,2984户10757名渔民告别“水上漂”……昔日生态“痛点”变身环境“亮点”,一江两岸万象回春。

湿地风情、文创旅游、采石风景、田园风光……如今的长江东岸,江水汤汤、景点成线、生态自然,一处处亲江近水的游园、湿地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态客厅”。

文化活起来 百姓富起来

凌家滩出土的玉鹰(复制品).jpg

凌家滩出土的玉鹰(复制品)

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公园.jpg

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公园

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南邻裕溪河,北枕太湖山,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

2019年,凌家滩遗址公园成功挂牌国家级3A景区。在3.35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这里已涵盖文旅小镇、遗址博物馆、观光农业、墓葬祭祀区等多个片区。2020年,凌家滩遗址作为安徽地区的唯一发掘地点被纳入“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同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

“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是以大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为主题,希望建设成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介绍,接下来将以考古为媒介,在马鞍山建立长三角的相关考古课题交流中心,致力打造集资料整理、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公众考古和学生研学于一体的共享平台。

太湖村特色民宿.jpg

太湖村特色民宿

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jpg

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

毗邻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不起眼”的江南村庄含山县太湖村,在脱贫攻坚的声声号角下,五年来,这座藏在深山的“贫困村”被唤醒,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特色产业,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村集体收入破“30万元”大关,一连串通往幸福生活模样的升级密码逐渐被解开。

太湖村书记俞超告诉记者,村里大力发展各种特色产业,从马鞍山有名的各色辣酱到茶叶、大米等名优农产品,乡村的“土”味被村民发掘到了极致。在含山,一道“老鹅汤”驰名省内外,在太湖村八姓自然村,就能吃到地道的含山老鹅汤。老餮们为尝上这一口,从江苏、浙江甚至广东等地驱车赶来,循着鹅汤的香气来到这里。

如今,乡村振兴的锣鼓震天响,为了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村民们发展起特色民宿,家家户户房前院后都种起各色花卉。村里还将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恢复原貌,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引入“和平使命”综合射击拓展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休闲旅游、体育训练、拓展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来到太湖村,好吃、好喝、好玩、好看,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村里的产业格局全面打开,山水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康体等旅游业态日益丰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特色旅游名村等招牌愈发响亮。

智慧来“上马” 钢城更“聪明”

马钢运营管控中心.jpg

马钢运营管控中心

马鞍山还有个别称叫做“钢城”,这个称呼来源于马鞍山的“明星”企业——宝武马钢。在新中国建设年代,马钢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勋卓著的马钢似乎落下了队伍。

勤劳智慧的马钢人不甘落后,锐意创新,如今在宝武马钢智园的运营管控中心,智慧系统已经“上马”。透过控制中心大屏幕,工作人员就能够清晰地看到生产环节中的每一步,点开屏幕上的相关模块就可以直接看到生产现场的画面,并进行调控,可以说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指挥整个生产过程。

这套系统不仅看起来“聪明”,用起来更加“省钱”,据马钢制造管理部副部长周全介绍,该系统是马钢节能提效的“秘密武器”。记者了解到,鱼雷罐车(TPC)周转率是钢铁生产行业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效能指标,过去马钢的该指标只有2,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目前该指标已达到3.1以上。周全粗略地算了笔账,“打个比方,在目前TPC提高的情况下,每吨钢铁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降温10度左右,每度的能耗大约需要1元钱,今年1到8月,马钢生产了2000多万吨钢铁,这么一算就节约了大量成本。”

据周全介绍,目前这样的智慧生产线马钢已有4条,未来两三年,还将有数条智慧生产线陆续建成,随着智能系统的“上马”,以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年1-8月,马钢的盈利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倍。

水清岸绿产业优,过去五年,马鞍山江畔旧貌换新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畔的村民打造自身特色品牌,迅速将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老钢铁企业宝武马钢,智慧项目紧跟时代步伐,老企业华丽转生,一个年轻的马钢正在昂首阔步前行,美丽的江畔诗城马鞍山也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记者 张毅璞 孟一凡 许梦宇)

    相关新闻
新华全媒+丨重阳节,跟着总书记感悟“孝亲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