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11 08:34:19    责编: 刘东伟

·编者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今起推出“安徽小康圆梦纪实”系列报道,深入反映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生动呈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奋进全面小康路上的实践创造。

长久没人住,老房子会不会荒废?年轻人进了城,小村庄会不会成为“空心村”?如今,走进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眼前的一切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在这个“网红村”,没人住的砖瓦房成了游客“打卡地”,少了村里的年轻人却多了更多外来的年轻人。

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静谧的田园风光令游客心醉。通过引进专业旅游公司,把老旧农房改造成为特色民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715万元。

老房新事,旧村新颜。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14万平方公里江淮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创新创意创造催生的不拘一格的新变化、新进步,满怀豪情的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着“幸福在敲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勠力拼搏,大踏步追赶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步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居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催生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华彩蝶变,取得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新突破,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壮大经济实力,筑牢“幸福之基”

“一老一小”问题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全省工业经济规模最大的开发区,合肥经开区近年不断加大在民生领域的攻坚力度。两年前,该区率先实施“智慧居家养老”公益创投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化公司,导入智能化家政、助医、助餐等服务,逐步实现对老年人群的全覆盖。该区还持续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基。近年来,合肥经开区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前5月,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9%,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农业大省如何与全国同步“圆梦”小康社会?立足省情,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不断改善发展基础支撑条件和能力,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持续发生深刻改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省综合实力实现跨越赶超,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万元,在全国位次大幅跃升。全省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在高质量轨道上行稳致远。

多谋民生之利,激活“幸福之源”

在省城合肥西部,总投资2.6亿元、占地91亩的蜀山体育公园建设正拉开帷幕。这个体育公园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成后可满足休闲比赛、专业训练及日常休闲健身需求,是该区改善居民生活配套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类工程项目。

今年6月,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十三五”以来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数量的新突破。 在全省众多开发区中,该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环境科技、数字经济、电商和跨境电商、工业设计“四轮驱动”的产业布局,突出体现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鲜明特色,创新人才和各类发展要素加速集聚态势越来越突出。顺应产城融合趋势,优化城区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集聚承载能力,成为该区转型升级的必要路径。

我省人口众多,城乡区域差异明显,如何在发展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持续改善?省委省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2007年开始,就创造性实施民生工程,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快民生和社会建设步伐,持续增进全省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跃居全国中上游,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一直是全省财政支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今年一季度, 财政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相关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5.9%。在共享发展中不断织密民生和社会保障网络,健全兜底性、源头性保障体系,让广大城乡居民不断拥抱“稳稳的幸福”。

补齐民生短板,拓宽“幸福之路”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着力点。在滁州市南谯区,通过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区管校聘”改革,按照城乡生源实际统筹调配师资,推动一批骨干教师定期到乡村学校任教,强化城乡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管理,该区正在积极探路义务教育城乡之间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进征程上,我省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努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积极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创新编制“周转池”改革,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统一,不断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制度创新加快释放公共服务均待化发展的红利。全省县城义务教育均衡提前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9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省必将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持续拓宽7000万江淮儿女奔向幸福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

(本网记者 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