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坚定信心开好局】促跨越,乡村振兴如何全面推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2-19 07:42:51    责编: 徐文娟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跨越。

守住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去年,望江县赛口镇南畈村曹送一家遭遇困难。妻子曹美霞患上了白血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顿。

了解到其困难后,村里及时为他家申报了监测户,曹美霞被纳入低保,还可享受医保救助政策,两个孩子安排了校车接送,母亲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系列帮扶措施精准落实,让这个家庭“转危为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两年来,我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做到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为72.1%,没有发现因疫因灾导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问题。

“客观上讲,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弱的困难群众,受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因病因残、失业、突发重大变故等影响,可能出现新的脱贫户返贫或普通农户致贫的情况。”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光友说。

聚焦重点群体和各类风险隐患,要坚持动态监测,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要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许光友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自身动力。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力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培育发展动能。去年我省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34%,超过国家不低于55%的要求;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196.26万人,累计开发26.12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5.59万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抓住重点,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一只白鹅,产蛋、产肉,羽绒羽毛还可以深加工。六安市裕安区是皖西白鹅中心产区,近年来积极打造白鹅全产业链,目前全区养殖皖西白鹅300多万只,羽绒制品加工企业超60家,已经形成白鹅养殖、屠宰、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我省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引擎。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跨越万亿台阶、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8%。

体量不断放大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和质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大生产小加工格局尚未完全扭转。”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表示,以粮食加工为例,我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4位,但加工量仅占我省粮食总产量的30%,加工转化率仅为60%。

加工业是衡量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尺。“要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理念,坚持初(粗)加工、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递进的思路,补齐农产品加工业短板。”杨亚明说,通过初(粗)加工,主要解决仓储物流、减损保鲜、分级分选的问题,可以实现产品增值20%以上。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问题,可以实现产品增值60%以上。农业废弃物加工,解决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的问题,可以实现产品增值3倍以上。

“农业效益更多集中在二产三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产层面上,要延伸产业链、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链,让产业发挥最大效益,发挥加工业引领和带动作用。”舒城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潘升才表示,舒城县在农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发展蔬菜等农产品深加工,聚集食品加工企业20多家。

绿色食品产业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去年我省出台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稻米、小麦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一批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百亿级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一批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

“十大绿色食品产业中,生猪、家禽、水产品、蔬菜、稻米、小麦、林特7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超1000亿元,而玉米、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仅600多亿元,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杨亚明认为,要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猪圈、旱厕不见了,水泥路换成了柏油路,村里还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入桶,污水入网,保洁员一天来三趟,村里的环境大变样。”近日记者在来安县舜山镇舜山村采访时,村民张忠山激动地说。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绽放新村容。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虽有很大改善,但离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条件还需持续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建设和美乡村,要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去年我省制定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据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建设300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皖北地区喝上引调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推动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85%左右。新增150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要不低于40%。全省将新增农村改厕24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7%以上。建设700个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记者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