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头条新闻
下好创新“先手棋” 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来源: 经济日报 2019-07-24 09:00:47 责编: 徐文娟


《经济日报》7月24日06版


下好创新“先手棋” 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李锦斌

安徽素有最具优势、最可宝贵的“创新基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安徽发展史,就是一部求新求变、锐意进取的创新史。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推动全省经济总量跨上3万亿元台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作为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安徽搭建引领性创新平台加速“领跑”。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创新研究院组建运行,合肥科学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挂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合肥建成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及“高分五号”测量卫星等一批“安徽原创”“安徽首创”重大成果。实施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加快“并跑”。瞄准20个左右项目,按先行突破、正在突破、计划突破进行3类集中攻坚,“DSP魂芯”系列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5G综合测试系统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陶铝新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完善全产业链项目体系加力“助跑”。全面推进高科技、新领域、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项目等“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工程,高标准遴选100多个项目,形成集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为一体的项目体系。

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推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我们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答题”,以科技创新“领先一步”推动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以“数字江淮”建设为引领,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5大产业,2018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4%。大力培育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坚持一手抓领军型企业“顶天立地”,精准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江淮大众“SOL”首款新能源汽车成功上市,世界最高代数合肥京东方10.5代线产品顺利投产,科大讯飞入选我国首批4大人工智能平台;一手抓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埃夫特六轴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403家,居全国第8位。大力建设高产出率创新型园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优先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研基地,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建设,安徽智能语音入选国家首批3个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

着力打造成果转化先行区,推进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大市场”迈进。秉持“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理念,让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建好科技“大市场”。把安徽创新馆打造成“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场,实行“千百十”计划,招引1000个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项目,集聚100家金融投资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接10个以上全国知名技术交易平台。完善政策“优服务”。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率先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成果转化模式,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省级财政累计资助达到9.6亿元。强化股权“正激励”。完善“股权分红”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以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方式激励核心科研团队和管理人员。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迈进。充分发挥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中部崛起的“双优势”,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推进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融入长三角地区为引领。认真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安徽《行动计划》,以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为牵引,联合推进重大科技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2018年全省输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增长28.7%、31%。以打造人才链为支撑。大力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和“科学中心人才10条”,提出建立国家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制度,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2018年人才总量达800多万人。以推进“系统创”为保障。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编制周转池”制度等13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推动创新成为江淮大地最亮名片、最强音符。

    相关新闻
紧紧抓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 有力推进数字江淮建设 有序发展5G等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