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头条新闻
畅通供需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系列述评之一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2-18 08:05:20 责编: 徐文娟

新春伊始,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的恒昌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泰国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进度。

“泰国制造基地原计划去年6月份完工投资,但海外疫情延误了项目进度,现在必须争分夺秒加快施工,争取尽快建成投产。”该公司负责人说,恒昌机械在泰国投资设立制造基地,是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机遇,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步。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点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实现更大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作出部署,完善市场体系,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企业“走出去”

—— 支持皖企皖货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这是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泰国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南谯区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恒昌机械是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商,该区积极落实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海外布局,通过本地化配套畅通供需衔接效率,放大竞争优势,壮大自身实力。今后,还将推动更多优势行业和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跟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扩容和优化出口产品体系,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积极吸引产业链布局,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我省制造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体系日益健全。以防疫类物资为例,2020年我省持续突破N95口罩等产业链空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防疫物资制造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制造能力支撑下,我省积极把握疫情催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机遇,支持皖企皖货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比上半年加快8.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

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关键支撑。今年将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推动制定自贸试验区条例,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进一步畅通双循环战略链接。

大开放离不开大通道大平台。今年将扩能升级对外开放平台,支持合肥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推动安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推进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利用好跨境电商开放通道。同时,引导企业把握RCEP市场开放机遇,加大对协定成员国市场开拓力度,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赋能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促进供需双升级

—— 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增强供需适配性,根本路径在于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江淮汽车集团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1月份,该集团共销售5.8万辆各类汽车,同比增长54.6%,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77.83%。江淮汽车是国内最早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通过持续10多年的深耕,带动了合肥本地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的集聚与完善,并通过深化与大众汽车、蔚来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促进上下游有效衔接,整体性提升了我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优势。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促进产供销衔接,畅通供需大循环,有效释放了发展潜力和活力。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其中11月份和12月份的月度同比增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以产业链优化布局促进供应链有效衔接,沿着从产业集群向产业基地升级的路径,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滁州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异军突起,增势强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增强供需适配性,根本路径在于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供给端重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加快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现代化步伐,以健全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创新从创意到产品环环相扣,缩短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导入期,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今年全省将编制10个以上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推行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步步夯实产业基础的韧劲和对产业创新支撑力。

从需求端发力,重在加快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升级步伐,构筑更高水平供需适配对接的大平台。我省将实施“新基建+”行动,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和基站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支撑产业消费“双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体系,同步推进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智慧物流建设,通过加快建设高效流通体系促进产供销衔接效率,支撑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循环。

激活发展动力源

——挺进改革“深水区”,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结合,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在优化供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涌动,催生我省步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 2020年,尽管遭受疫情冲击,但各类市场主体顽强向生、迎寒向上。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万户,增长5.8%,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3.1%。

新增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创新力和成长性上。企业规模基数扩张,“头部企业”阵容扩充。2020年,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四上”企业6955家,同比增加1065家。全省千亿级、百亿级企业取得突破,净增1户产值超千亿企业,净增6户超百亿企业,总数达到32户。无论是主板上市企业还是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均居中部前列,体现出我省积累的创新优势正在加快转化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今年将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推开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拓展和优化“四送一服”平台,推动政策及时精准落地。持续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挺进改革“深水区”,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将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支撑我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本报记者 胡旭)

    相关新闻
畅通供需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