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农校对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来源: 2019-07-04 12:33:02 责编: 胡明兵

泗县山头镇惠庙村一户农家旁边,三亩菜地里蔬菜长势喜人,黄瓜挂在藤上、西红柿红彤彤,菜园子的主人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父母患病,丈夫残疾需要照顾,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王玉侠也没法外出务工挣钱,让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如今,在政策的扶持下,王玉侠凭借勤劳的双手,用家里的6亩地发展露天蔬菜种植,将这片增收致富的“试验田”搞得红红火火,年收入突破了2万元,2016年稳定脱贫。

又到了“收菜”日子啦!早早地,像王玉侠一样的菜农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到地里采摘自家种植的时令蔬菜。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联系下,学校食堂和贫困村建立合作,采取“打包式”服务,搭建了从地头到餐桌的平台,让菜农们结束了蹲在集市上卖菜的日子,收入也大幅提高。

泗县瓦坊乡陡张村第一书记朱世群,来自合肥学院,他向笔者介绍,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为导向,工作队借力合肥学院与泗县的“农校对接”平台,学院供应1.8万师生就餐的食堂,拿出40%的采购量优先采购帮扶村的农产品,学院统一采购统一运输,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采购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充分发挥产业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作用。“田间地头”联接着大学生的餐桌饭盘,实现农户增收和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双赢。

统一收购的大卡车停在了村子的东面,前来送菜的农户络绎不绝,“一根葱不嫌少,一车瓜果也不嫌多,老百姓家中只要有农产品,多少都可以拿来卖”,朱世群介绍说。陡张村的李大爷,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带来了自己种的大冬瓜。九斤,四块五毛钱,李大爷笑的合不拢嘴:“我就一个人,这么大的冬瓜也吃不完。听说村里来收蔬菜,就想着换上一袋盐钱,还真卖掉啦!”

4444444

为进一步提升帮扶实效,除了定期收购农户零散种植的蔬菜以外,工作队还深入各庄各户,调研他们在种养殖方面的优势和意愿,一户一策制定“订单式”种养殖计划,让贫困户“种什么心中有数、收多少心中有底、卖哪里心中无忧”。结合地方养殖传统,由村委会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出有能力、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签订养殖帮扶协议,合肥学院提供帮扶资金,乡畜牧站等部门配合做好防疫及技术服务,驻村工作队指导农户购买鸡羊种苗、饲料和养殖设施,并在初期全程跟踪服务。贫困户张步华按照订单,种了2亩黑花生,又养了6只小羊羔。他说:“致富的路子,工作队都给俺们铺好了,只要好好发展生产就能脱贫致富,这两亩花生和6只羊,估摸能收2万元哩!”    “幸福不是等来的,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通过参与“农校对接”和发展“订单式”特色种植养殖,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了从“扶上马送一程”到“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有效转变,自主发展的信心和干劲更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相关新闻
山头镇三村民获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