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大路口乡:工作队获21面红色“成绩单”
来源: 2019-07-09 16:03:21 责编: 陆杨


在泗县大路口乡网周村驻村两年来,工作队收到了百姓自发送过来的21面锦旗,这是工作队队队长陶意始料未及的。在陶意看来,挂满一面墙的红锦旗不仅是村民最朴实的“点赞”,这更是对自己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无声激励。

      说起第一次收到锦旗的情形,陶意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听到村民敲锣打鼓放鞭炮朝村部涌过来的时候,他颇为惊讶,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质朴的百姓为工作队送锦旗来的。

      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暖心的故事;每一面锦旗,都饱含着工作队对村民的真挚情感。
      马庄组有一座长度10来米的桥,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桥两边没有栏杆,村民过桥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发生险情。工作队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桥两边加装了护栏。护栏才刚装好,村民就把锦旗送到了村部。
      该村贫困户孟召武,上小学的儿子有智力残疾,孟召武想带着儿子到大一点的地方去看看病,但是又担心自己没有就医门路。在入户走访中,陶意把孟召武无意中提起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回来之后,工作队通过多方联系,妥善安排了孟召武带孩子到省城合肥就医。如今,孟召武送来的这面“真情帮扶促发展,扶贫助困送温暖”的锦旗被工作队挂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

      在短短的两年中获得了整面墙的锦旗,这个别人口中“不简单”的工作队,通过持续努力、真情付出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也由扶贫的“门外汉”成了帮扶的“自家人”。


      党建引领强组织,促“领头羊”聚合力
      谈起刚到网周村驻村的时候,工作队的陶意、张磊和李正东三人均是一脸无奈。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但网周村“两委”干部不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谋发展,往往是在会上因为意见不合就拍起了桌子。针对这种情况,工作队分别找村干部分别谈心,找准思想上的症结,解开认识上的疙瘩,让争执的“暗劲”变成摆在桌面上的“明说”。“病根”找准了,就是要对症下药。工作队建章立制,把规矩立了起来,待人接物一切依着规章制度来,在工作中校好“准星”,把公心放在第一位。时间长了,大家都能够就事论事,逐渐地村“两委”干部之间以及和工作队的配合上越来越融洽,村委会在村民中的威望也在逐步树立。2018年,村“两委”换届之后,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民主法治的氛围更加浓厚,基层自建能力进一步增强。

      双基建设靓村庄,给百姓生活赢实惠


      工作队的三人都是来自安徽省徽商银行,在驻村之前,白衬衫、黑皮鞋、一身正装是他们的“标配”穿戴,驻村后,穿运动装成为他们的常态,工作起来更方便、更亲切。他们进村入组、一家一户地摸清底子,全心全意地补短板。曾经一遇到下雨天,路上就是泥泞,一到天擦黑,村民就窝在家里不出门了。现在这样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工作队依托派出单位的资金支持,对村庄内开展绿化、亮化、硬化等双基建设。目前村内主干道全部实现硬化,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最后一米”的出行难问题。238盏太阳能路灯的架设,不仅照亮了乡亲的出行路,更照亮了百姓的“新生活”。村民晚饭之后有了好去处,在村部门前的广场上,大大的投影幕布上播放着广场舞的教学视频,最多的时候会有100多名村民在这里跳舞,长期蛰伏的文化娱乐需求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陶意说:“这个农民活动广场可不仅仅是晚上跳广场舞的地方,它已经成了送戏进万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扶贫扶智宣传的主阵地。”如今,村民走上硬化路,映着路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产业发展富农户,让脱贫致富有奔头
      驻村用真心,帮扶帮到根。工作队带领村民着力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引导网周村发展多个温室大棚、扶贫工厂、农机分红、等8个产业项目,成立劳务、农机、种养殖等5个合作社,发展蔬果、花卉等特色种养,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形式带动全村700余人就业,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在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在引进“徐州美丽世界花木公司”入驻后,通过信用代销的模式为农户增收又探出了一条新路。所谓“信用代销”就是老百姓用自己的信用为担保,在花木公司零费用领取绿植,到县城里售卖成功之后,只要向公司缴纳绿植的一定成本费用,剩余差价就装入自己的腰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的“双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系列的举措,网周村的贫困发生率由10%降至0.91%,这了不起的成绩留在百姓的心里,也写在贴满锦旗的墙上。面对21面锦旗,陶意说:“这些用爱织成的红色绸缎,用情勾勒出的字迹,比黄金还要贵重。这就是我们聊以自慰的成绩单,更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动力源。”工作队正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带领村民大踏步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拿到通往乡村振兴的“通行证”。(单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