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活出青春该有的模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1-22 09:50:59 责编: 武静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尤其关乎未来发展和社会信心。新年伊始传来利好消息:中国青年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的通知》,提出从今年开始,3年组织100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帮助青年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能力。该计划实施对象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扶持青年就业,这不是第一次,但此次特殊之处在于关注就业“贫困户”,以精准施策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近两年,媒体曝出几起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流浪在外的新闻,情形虽少,但照见了失业青年的彷徨无助。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倘有外力拉他们一把,人生之路也许豁然开朗而不是越走越窄。

当今青年成长在最好的时代,但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现实焦虑。高校毕业生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增长,以致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那些投出去没有回音的简历,参加了却没有结果的面试,可能一点点蚕食他们的自信。薪水太低、路途太远、关系难处,潇洒“秒辞”的背后,可能是难言的困惑与苦恼。久而久之,有人难免心态失衡。就如这次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有人看到黑暗中的一缕阳光,有人却看到一个夹生的“馅饼”。不过是个见习岗位,怎么能算正式工作?所用非所学,能不能坚持下去?被人知道了自己是就业“贫困户”,会不会遭到歧视?心有顾虑,行动就不那么积极。

好政策要落实好,固然需要有关部门协同合作、精准施策、帮扶到位,更需要青年人打起精气神儿,鼓起信心勇气,在行动中打开生活的出口。网上流行一句话,“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何况面临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人?奋斗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因起点低或一点小挫折而心态失衡,一蹶不振,又该如何面对漫漫人生?挫折之下,有人自称“佛系青年”,以为可以坦然度日,岂知不历经劫难哪能如此容易成佛?适度吐槽不是不可以,调适心情、释放压力之后,还要抓住机会,奋起改变。

也有人说,不是我不努力,而是这份见习的工作确实不适合我。的确,这个岗位可能和所学专业没什么关系,或者和自己的预期差距很大,但每一份“卑微”的工作中都隐含着成长的机会。在每件小事、每个细节处落脚,增长经验和能力,锻炼视野和眼光,等到有一天,更好的机会出现在面前,才不会因能力不足而错过。与其牢骚抱怨、拖延时光,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自加压力,踏踏实实练就一些本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追梦的路,要一步步走,坚持向着目标前行,每一滴汗水都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最近,一位名叫李明勇的高校老师引发网友关注,他的经历让人感叹:16岁初中毕业,22岁当保安,30岁考上研究生,41岁博士毕业成为大学老师。有人称他为“励志传奇”,但他觉得自己“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那些尚未找到心仪工作的青年人是否从中感悟到,一份见习工作可能起点不高,但它无法限制你的可能性,它的目的不是把你送进人生的“保险箱”,而是换个跑道重新奔跑。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无限可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更加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才能活出青春该有的模样。(刘振)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尊重科学创造 尊重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