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尊重科学创造 尊重科研精神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1-22 09:51:41 责编: 武静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近日揭晓,刘永坦和钱七虎一同成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其中引人注目的还有20年来首次提高奖金标准,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并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

奖金额度大幅提高、分配结构更加合理。沉甸甸的奖励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和关怀,传递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有人抱怨,为何一些原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生,纷纷改行投身金融等行业?为何我国获得国际自然科学奖项的人不多?这与科研氛围不浓、激励机制欠缺有关。科研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无人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项伟大成果的诞生,也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甚至有些科研工作者穷其一生,都难以收获满意的果实。越是来之不易,越要倍加珍惜、充分肯定并给予奖励。调整奖金标准和分配结构,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虽然从事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不是金钱,但科研工作者并非“白劳”,他们不仅可以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赏,也可以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和生活保障。精神、物质的双重肯定,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科研工作者行列,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并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科学研究需要尊重和肯定,但绝不“唯名利”。给予奖励,不代表引导科研工作者追名逐利。近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基金会,重点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令人钦佩。事实上,如果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没有原始的冲动和兴趣,没有深沉的热爱和专注,没有一颗沉稳冷静的心,只盯着名和利,科研之路很难坚持下去。不世故,才能为科研分秒必争;不逐利,才能维持内心对科学的纯粹追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又何尝不是他们的人生选择?当科学家的名字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出时,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担当在社会上引发涟漪效应,“呕心沥血,国之脊梁;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赞语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借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巨大影响力,对公众进行价值观引导,让人们认识到科学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人们体会到科研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国家脊梁、时代偶像,理应享受无上荣光,从而大力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让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淡泊名利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夯实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

41年前,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当下,国家科学技术奖发生的变化再次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唯科学的荣光不可辜负,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科研工作者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科学创造、尊重科研精神。(韩小乔)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促消费 需“两手”合力“两端”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