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跨界有边界 共享需共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2-26 08:34:54 责编: 武静

手机一点,护士到家,这样便捷的医护服务正在成为现实。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等6省市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现阶段,该服务将更多集中于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居家养老、带病生活使很多老人希望得到上门护理服务,但供给侧显然严重不足。有需求就有市场,互联网企业开发的“网约护士”平台随之出现,带来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问题也不少:以个人身份注册的护士有没有合法资质?收费标准怎样认定?医疗质量如何保证?出了医疗事故谁负责?种种问题,显示“网约护士”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关乎生命安全的特殊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宜与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各行其道”。实际上,这也是一些市场化平台屡受质疑、难以做大的原因。此次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在6省市试点,明确由实体医疗机构联合互联网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正是直面问题、回应民声之举,有利于保障“网约护士”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总体上看,试点方案有“一收一放”两个特点。“收”的是防范风险,循序渐进。保障护士与患者的“双向安全”,必须加强行业标准、堵住风险漏洞。比如,不是所有病患都适合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可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为宜;不是所有护士都可以上门,需具备5年以上护理经验、且没有不良记录的。同时要建立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等。“放”的是合理议价,调动资源。“网约护士”提供升级服务,价格略高属于正常,可发挥市场议价机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价格标准。目前护士短缺、收入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借此可调动护士尤其是基层护士的积极性,促进护士自由执业、多点执业,发挥自身价值。“一收一放”倘能落实到位,“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望走上规范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职能部门及时出手,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也给其它共享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适应行业特点,对接现实需求。近年来,共享经济高歌猛进,各类共享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疯长,然而时间不长便问题频现:有的脱离用户需求,未能成功起飞就遭遇“伪共享”的质疑;有的无视行业特点,以为简单“+”一下就能消除所有痛点,却滋生种种问题,“互联网+”同质化跟风,自然难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护理服务”绝非简单相“+”,需要有配套措施支撑,解决跨界对接难题。同样,共享经济进入调整期,相关企业必须回归理性,适应行业特点,对接现实需求,探索“量身定制”的发展模式,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遵循法治边界,立好价值边界。共享经济同样是法治经济,不能自认为“新”就可以不顾公序良俗,不能自以为“强”就可以冲撞法律。倘若任由“网约护士”无序发展,医疗风险则处于不可控的境地,可能还要大于网约车带来的安全风险。衡量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准不是估值与流量,而是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经营管理到创新发展,从营商环境到体制机制,从企业到政府,无不需要一边留足发展空间,一边守住边界底线,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及时去芜存菁、修枝壮干。

探索有效治理,监管及时到位。发展新业态,放手不能放任,审慎监管不能放任不管,不能在是与非、法与规面前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着力改变“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针对“互联网+”不同行业的特点,量身定制针对性较强的监管方式。鉴于新行业的跨界特征,不妨建立多部门联防联动机制,确保监管及时到位,确保共享经济不失速、不跑偏、永向前。(刘 振)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短视频切不可“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