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让诚信成为网下网上共用“通行证”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3-26 08:35:06 责编: 武静

有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4年前,江苏一位叫海林的姑娘,为应对家中变故带来的危机,通过社交网络找到300位网上朋友,向每人借款1000元,计划5年内还清。300位朋友信任她,借钱给她,她也信守承诺,如今已提前还清了借款。姑娘一诺千金提前还款、朋友们救人于危难,都值得点赞。

现实中,遇到困境需要借钱的人不少,但大多向熟人开口,效率不高。这位姑娘通过网络这个新媒介,一夜之间找到300人、借了30万,且多是网上认识但没见过面的人。借钱对象如此之多、借钱效率如此之高,不能不归功于网络。但进一步探究,与其说这是网络的强大,不如说是诚信的可贵。有位公益人士认为,“海林的方法有特殊性,因为她本来就是比较靠谱的人,而且有了解她、信任她的朋友为她做信誉背书,帮她传播。”也就是说,虽然网络提供了在很短时间内、向很多人借钱的渠道,但能否借得到,关键还得看人们是否信任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善心传递的借钱案例,实是诚信的范本。

网络时代,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交际范围广了、交往空间大了、交集机会多了、交流效率高了,新的连结方式让民间互助有了更多可能。近年来,众筹平台等网络互助不断兴起,救助了许多需要救助的人,帮扶了很多需要帮扶的人。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诈骗的横行让人们对网上公益多了几分疑虑和戒心。这个个案让人看到诚信的传递,但从整体而言,求助者能否找到施助者,既取决于求助者的诚信度,更取决于网络的诚信环境。善心传递不能寄希望于奇迹,但良好的诚信环境却能让很多奇迹成为寻常。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的诚信体系、彰显网络时代的诚信价值?如何让网上公益多些信任、少些怀疑,多些放心、少些担心?其实,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人都应有一个真实的诚信标签。站在个人角度,每个人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诚信。你诚实信用,别人才会对你真诚相信,在你有难时,别人才会献出爱心、伸出援手。更重要的是,构建网络空间诚信体系,不能仅靠个人自觉自发,关键要靠有关部门主抓主导。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正在形成“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的良好态势。诚信体系建设也应覆盖到网络的方方面面,比如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快完善法规;从平台管控入手,加大实名认证力度,对个人信用进行量化、实化和细化;多措并举,清除网络诚信的“死角”“盲区”,真正让个人诚信成为网上的通行证。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强调:“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这同样适用于网络管理。网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也可能被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每个人争做网上网下的诚信者,让诚信成为网下网上共用“通行证”,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化解网络风险,促进网络安全,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匡 吉)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