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一票否决”应回归本位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3-26 08:35:48 责编: 武静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落实减负政策,措施要精准有力。新华网报道,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出台文件清理“一票否决”事项。安徽、四川等省明确提出,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杭州、武汉等地明确,严禁擅自对乡镇设置“一票否决”事项。

严控“一票否决”,打响基层减负“当头炮”,可谓击中现实痛点。“一票否决”作为干部考核制度,突出政府在特定时期的重点工作,实践中起到不少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一票否决”出现滥用现象:除中央明确实行事项外,一些地方和部门自行列入诸多事项,教育科研、物价涨幅、招商引资、厕所改造、家畜养殖、报刊征订等都纳入“一票否决”范畴。曾有媒体报道,山东有的乡镇“一票否决”事项竟然有三四十项,令基层苦不堪言。还有些“一票否决”罔顾工作实际,脱离发展现状,如有的地方至今仍将计划生育列入“一票否决”,有的偏远山区贫困县出台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引起干部群众不满。

“一票否决”被滥用,引发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每个“一票否决”事项都要进行检查督促,基层不断迎检接待,反倒没时间干实事。为了不被“一票否决”,有的地方和部门只好材料造假、虚报数字,或“造盆景”、搞面子工程。媒体曾报道,为避免农村义务教育被“一票否决”,有的地方临时把几个村孩子凑在一起糊弄检查组;有的地方为迎接村容村貌年终考核,村干部连夜上街“地毯式”捡垃圾。如此弄虚作假、蒙混过关,贻误事业,影响很坏。

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票否决”被滥用的原因,是有的上级部门不愿动脑筋思考更符合实际的考核方式,推卸责任,转移压力风险,加上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急功近利心态,指望层层加码以求“全面提升”。客观地说,有些工作需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基层事情杂、任务重、矛盾多,必须找准重点、真抓实干,才能出实效。倘若不顾实际,处处“一票否决”,反而可能使许多发展难题陷入形式主义窠臼,越“否决”越难解。

当务之急是规范清理“一票否决”,建立退出机制。一些否决内容和事项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对自行确定的“一票否决”事项,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还应在清理“一票否决”事项、明确适用范围基础上,限定各级各部门在不同事项上的责任主体,做到不越权行事、不违法行事,不自行制定土政策土规定。

发挥“一票否决”积极作用,考核应集中在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工作上。强化“一票否决”应有的震慑力和激励效果,呼唤更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法律法规、中央精神明确要求实行“一票否决”的,要科学规范完善追责体制,分清权责主体,避免“上头一句话,底下跑断腿”的权责错位。要制定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既看统计数据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增长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既看当前成果又看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全面衡量、科学决策,才能让“一票否决”回归本位,在基层减负年真正给基层减负。(刘 振)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