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乐教善教”引领自觉“崇教”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5-14 08:51:10 责编: 武静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指出,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工作,抓好抓实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着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位教师都应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热爱教育,把“乐教善教”作为职业操守,敬业教书、精心育人,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崇教”的良好氛围。

“乐教”应以教为乐、以教为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乐教”是对以孔孟为代表的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的是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教育是一项极富情感色彩的事业,陶行知有言:“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这种大爱情怀与“乐教”的内涵十分契合。“乐教”要求共同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和谐、其乐融融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因此,凡是校园,都应积极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激发教师“乐教”之心,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热爱这份职业,倾注情感和心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应在乐于教学中用快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智慧开启学生的心窗,用思想铺设学生的人生之路。教师以教为乐、学生以学为乐,教与学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实现最佳效果。

“善教”应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礼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有态度和善、诲人不倦的涵义,意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乐教”与“善教”相辅相成,如果说“乐教”是从教的前提,“善教”则是“乐教”的必然,也是从教的目标。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今中国,善教者比比皆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于永正等先生都是善教的楷模。古今善教者身上让人体会到,教育应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那样,唤醒学生、启发学生、提升学生,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实现个体生命的觉醒。“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善教”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还要热爱教育,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善于将教书育人规律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心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

“崇教”应敬畏教育、感恩教育。“崇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应“崇教”,敬畏教育,才会“乐教善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天职,体现教育事业的崇高性、神圣性。教师“崇教”,既是对教育事业、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崇尚与敬畏。孔子有“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孔子四处游学,历尽艰辛,开创私学先河,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界的开山鼻祖。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正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对教师职业的自豪、对广大学生的热爱,谭千秋、张丽莉、黄大年等许多普通而不平凡的教师,赢得广大人民的尊崇与敬爱。另一方面是社会应“崇教”,感恩教育,才会“尊师重教”。“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让全社会“崇教”,既要着力解决好教师普遍关注的待遇、职称等问题,更要努力营造尊重教师、尊崇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教育在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中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冯 睿)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城乡融合亟须激活要素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