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以金融活水涵养经济活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7-30 08:33:31 责编: 武静

我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再迈新步伐。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近期推出11条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并明确提出“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原则。此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培养专业主义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专业主义精神”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提速的一个重要注脚。这次推出的11条开放举措,明确释放出支持和鼓励外资参与金融市场基础性交易体系建设的信号,进一步引入源头活水,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竞争促进金融业发展水平提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动力。

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随着现代金融业态创新步伐加速,金融不仅左右经济运行主动脉,更进一步延伸到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日益渗透到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金融服务的广泛性之间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无序。前些年大量同业委托贷款借助信托通道的层层嵌套变相进入贷款受到严控的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行业领域,通过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赚取高额利润,就是在专业色彩掩护下“暗渡陈仓”,绕开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正道。培养专业主义精神,金融业避免步入玩专业游戏的“左道”,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正道,都要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实现。

培养专业主义精神,是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金融服务经济管道的迫切任务。金融行业的专业属性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专业化运营的能力和素养。从各大银行网点窗口“排长队”痼疾长期存在就可以看出,其服务储户的专业化水平存在很大改进空间。而更深层次的能力与素养不足,突出表现在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始终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加剧了“有钱贷不出去”和实体企业“缺钱”的失衡现象。另一方面,基于专业性带来的较高准入门槛,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发育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金融行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舒适区”。新近公布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我国入选的银行业公司赚取的利润占全部入围中国公司利润的47.5%。在相对较高的利润提供的优渥环境中,服务中小微企业更是面临激励导向不清晰、动力机制跟不上的现状。

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金融业培养专业主义精神的根本依归就是,有效满足各类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以金融活水涵养经济活力。市场机制、充分竞争是培养专业主义精神的政策工具箱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选项,这也正是决策层面决定以更大的紧迫感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的重要考量。这次推出的11条开放举措,重要指向就是针对国内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短板,引入外来竞争主体,发挥“鲶鱼效应”,加快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支持外资评级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种类评级业务这项举措为例,信用评级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但国内一直缺乏公认的知名评级机构,行业评级质量和水平总体较低,引入外资评级机构既可以更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信用评级和发债融资需求,又可以更好地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与直接“赋能”企业融资的开放举措相比,放开证券、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行业的股比限制,降低准入门槛,有利于重塑金融行业的市场格局,逐步构建内外资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金融业各类市场主体都将面临剪断政策性保护“脐带”,以运营能力博取市场地位、借专业精神塑造主业优势、用专业服务吸引优质客户。而这正是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一致的期盼。

进一步说,专业精神并不仅指金融自身业务,还包括相关联动业务,后者恰恰是当下金融业的短板。企业特别是银行开掘客户资源,要靠专业化的尽职调查以及深入的行业研究能力,而这些都非银行所长。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是弥补银行业这一短板的有效路径,但就现状而言,银行对投贷联动业务总体兴趣不大,不愿意花精力担风险去开发中小微企业客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业总体仍然“不愁没钱赚”。引入更多强有力的竞争主体,不断在竞争中摊薄传统业务利润,形成各条业务线上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才能真正倒逼出专业主义精神。

以开放促改革促竞争。新一轮不断提速的金融业开放必将赋予金融行业新的生机活力,让金融业扎根实体经济沃土,不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胡 旭)

    相关新闻
余谓之:着力检视整改形式主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