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广州日报|为何5亿人爱上“手机种树”?
来源: 广州日报 2019-08-30 08:47:46 责编: 武静

  8月2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中国人低碳生活报告》显示,仅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上,就有5亿中国人坚持“手机种树”,种植真树1.22亿棵,种植总面积超过168万亩。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蚂蚁森林。”在“种树”的激励下,很多不能早起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习惯于早上7时起床收集能量。蚂蚁森林以互联网的方式,一端连接着城市的低碳生活,一端连接着荒漠化地区的种树治沙,有效培育了公众的绿色低碳行为。

  近年来,参与公益逐渐成为年轻人分享温暖和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在从事公益的时候自己能收获什么,是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像蚂蚁森林这类“互联网+公益”的新形式,最大的吸引力正在于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多。网上购物、线下运动,在享受娱乐的同时,手指轻轻一点就能亲身参与公益活动,既实现个人价值,收获助人为乐带来的精神愉悦,又展示了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何乐而不为?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迭代升级,公益的形式正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从蚂蚁森林种树,到手机农场喂鸡扶贫,科技赋予公益更多想象力,使虚拟互联网与现实发生连接,让公众参与公益变得更便捷。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正在成为潮流,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意识持续提升。当种成一棵树的时候,有人说,这是20年来被我赋予生命的第一物。还有人说,“这个世界终于因为有了我的存在而有了点不同”。此外,科技手段和创新模式的不断应用也为公益事业创造了更透明、公开、安全的环境。比如,互联网筹款平台通过引入大数据、AI等新技术,打造公开透明的筹款环境,让公众清楚自己捐赠的善款到底流向了何处。

  “互联网+公益”的新形式启示我们,公益的核心并不是看公众捐赠了多少财物,更在于行动和参与。普通公众也许没有办法做大慈善,但是却可以参与身边的微公益。公益的本质正在于点燃人们内心的真善美,驱动人们的行动。在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将那一行行冰冷的代码,变为有温度的公益事业,值得更多互联网企业主动作为,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科技向善,通过技术、产品和创意手段,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公益,也让传统公益焕发新颜。当公益插上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点滴小公益也能汇聚成大慈善。(刘琛) 


    相关新闻
余谓之:着力检视整改形式主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