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量子纠缠”岂能被假货纠缠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0-29 15:27:31 责编: 武静

■ 吴江海

最近,一段“量子波动速读”视频在网络流传,发布该视频的培训机构称,这是“直接以心灵感应的方式高速获取信息”。还有网红推荐一款“量子治痛经”产品,声称“用量子传导技术刺激皮肤里的热感受器”,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自然,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均声称功能强大,且价格不菲。

在正常人看来,打着“量子”旗号的骗术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公然行骗且能成功实属匪夷所思,但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新花样。这两年,量子技术作为前沿科技走红,贴着“量子”标签的各类商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功能强大”的量子水、量子项链、量子烟盒、量子眼镜、量子超瓷能量碗,到“包治百病”的量子医疗仪器,让人眼花缭乱。噱头是新的,套路是老的。前些年纳米科技还在“云端”,市场上就出现了纳米食品、纳米衣服、纳米美容保健品等各种纳米产品。究其实,一些商家以牟利为目的,热衷于蹭热点、玩噱头,利用人们对高科技概念的盲目迷信与陌生心理,挂上科学概念推销产品,推销对象大多是望子成龙的老人、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及众多亚健康人等群体。因为摸准了他们的现实痛点,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往往能“纠缠”成功。

平心而论,市场爱追热点,商家善于“蹭名”,正是利用了大众关注热点的眼球效应,也不失为一种营销策略。但“蹭名”的前提是名实相符、品质可靠,如果为了商业利益,毫无底线、肆无忌惮过度消费公众对于科学领域的好奇心和关注,“蹭名”就成了“冒名”,创意就成了欺骗,营销就成了敛财,既混淆了人们对科学常识的认知与判断,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实际上,量子理论研究和发展当前仍处于探索进步中,量子科技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真正应用到百姓生活尚待时日。假货充斥,骗子却赚到了真金白银,伪科学为害之深,已经到了必须正本清源的时候。

遏制伪科学、伪创新之风,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善于运用各类大众媒介,及时跟进常识性科学普及,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科技错觉”,让消费者对种种伪概念产品有更多的“免疫力”和识别能力,保持基本的认知理性,从所谓高科技的“量子纠缠”中走出来。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惩戒追责,严格审批新概念产品上市,加强后续流程管理,堵住线上线下市场监管漏洞,打掉各类生产厂家和店家的侥幸心理,让弄虚作假者得不偿失,倒逼企业及平台尽到社会责任。再次,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加快科技产品创新和应用,促进社会消费升级,挤掉伪科学、伪创新的生存空间,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关新闻
虞爱华:人民的节日 幸福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