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切莫丢失“为学习而来”的初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1-12 15:13:45 责编: 武静

■ 马星宇  

日前,河北体育学院40名大学生因旷课太多被退学,引发人们对高校如何“严进严出”、把好大学“出口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广泛关注。

以往,大学生因旷课而被退学的例子并不多见,其中既有校方对学生寒窗苦读不易的宽容,也有对教育主管部门将退学率纳入考评指标的担忧。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面对扩大规模引发的质量下降,面对公众对大学学风、人才培养的热议,教育部做出“三个不负责,自己要担责”的表态,显示出本科教育“以本为本”的执行决心,大学不能“严进宽出”而应“严进严出”已成社会共识,关键看如何具体落实好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此次退学事件,笔者以为,大学教育应回归“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学习而来”的办学初衷。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办学治教的学校、教书育人的教师,还包括接受教育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学生这个主体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大学生忽视学习、无视规则,课堂上盯着手机、宿舍中抱着手机,沉迷游戏、陷入追剧、坠入爱河,少了书声朗朗、少了刻苦钻研,即使出现居高不下的旷课率、挂科率、重修率,也能顺利毕业,不能不让人忧虑。

面对教育部发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把握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重要课题。每名学生都应回归“为学习而来”的初衷,千万不能忘记了来路,迷失了前路。

“为学习而来”应分清本与末。即使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照样要“寒窗苦读12载”,“知识改变命运”依旧被很多家庭奉为圭臬。大学是一个人形成巩固知识体系、练就专业技能、形成价值理念的重要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如果整天想着“上大学就舒服了”,整天念着“先吃鸡还是先追剧”,就完全本末倒置,“为学习而来”的“本”就成了选修课的“末”。分不清本与末的症结在于,面对太多的诱惑没能守住定力、保持恒心。对此,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常加引导,大学生更应常思“我为什么而来、我来要干什么”,不忘“为学习而来”这个初衷,锤炼意志品性,保持定力,回归学习。

“为学习而来”应明晰主与次。有些大学生并不是不学习,也不是不积极,但看似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一部分学生兴趣太多,有的热衷校园文体活动难以割舍,有的盲目创业身心俱疲,没有处理好学习、生活、实践之间的主次关系。从心态上看他们不可谓不积极向上,从状态上看他们不可谓不充实,从姿态上看他们不可谓不奋斗,但正是在分身乏术、身不由己中放下了学习、丢下了专业、留下了遗憾。丰富的大学生活也是对学生管理自我、管理时间能力的考验,学生应首先将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再考虑其它活动,切不可满足于“60分不多不少”。处理好主次关系,把握好取与舍的问题,舍掉那些干扰学习主业的事,协调好专业学习与综合发展的关系,学好主业、兼顾副业。

“为学习而来”应悟透先与后。人们常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然而,有的大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黄金阶段大谈“佛系”“无为”,将“不争”“不抢”视为炫耀的标签,专业学习只用能考及格的一点功、社会实践只用能过就行的一点力、集体活动只用不被数落的一点心,追求所谓的个人清净、个人悠闲和个人满足,将个人安逸享乐作为优先选项,以佛系青年自居甘当“看客过客”,失去了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血性与担当。大学生绝不应在该吃苦奋斗的阶段大谈安逸无为,没有奋斗,何来安逸?尚未有为,谈何无为?悟透先与后,把握成长的规律,青春才不会后悔。

忽视学习、漠视成长、无视规则,将不再被宽容和包涵。“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学习而来”,这个初衷应当被重拾和坚守,这是青年成长的本来路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本来规律、国家发展的人才之需。

    相关新闻
虞爱华:人民的节日 幸福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