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重视体育莫入应试误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21 16:10:55 责编: 武静

■ 刘振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公布中考改革方案,将中考体育分值上调至100分,体育成绩将与语数外“平起平坐”,同时下调物理、化学、地理等传统科目分值,引来众说纷纭。赞成者认为,此举让体育课“麻雀变凤凰”,倒逼学生重视体育加强锻炼;反对者认为,此举有矫枉过正之嫌,将体育变成了新的应试课程,增加学生负担。

赞成者可谓理由充分。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大量出现,“好日子为何养不出壮孩子”成了家庭之痛、教育之痛。应试指挥棒下,学校对体育课重视不足,“体育老师总是生病”、体育课成了“万能课”不仅仅是调侃。虽然近年来体育入中考已是规定动作,但因分值不高,仍存在重视不够、考前突击等问题。云南省中考改革大幅提升体育分值,旨在从中考指挥棒入手,改变体育课被边缘化的状态,这种努力与尝试值得肯定。

中考提升体育分值是大势所趋,但简单、直接地施行体育百分制,难免引发争议。云南中考新政发布不久,已有家长打听“哪里有好的体育培训班”,“补体育”俨然成了学生“刚需”。一方面这说明体育百分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另一方面这种重视仍是围绕分数而展开的,过程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和懈怠情绪。如此恐怕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反而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也正是不少家长担忧之处。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但理想化的目标落在现实层面,很可能会陷入“应试体育”的窠臼。有人说,即使“应试体育”加重学生负担,也的确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相比现在学生体能之差、近视率之高,改革还是值得的。但进一步说,如果没有培养起运动的爱好和习惯,即使提高了身体素质也是暂时的,很多学生中考体育拿了满分,但高中以后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即是如此。从长远计,中考体育改革在提高分值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小应试化的负面影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防止良好初衷的改革措施变了味。

教育是一门精细活,既要有改革创新的努力,也要尊重教育规律,讲究循序渐进,避免急躁和功利化。具体说来,公众的质疑与家长的担忧,可能不在于应不应该提高体育分值,而在于用什么方法去推行。倘若将中考指挥棒当成唯一法宝,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应试体育”几乎难以避免。如果将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其配套化、精细化、长远化,就能避免很多问题。比如,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技能出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扩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升体育课质量;改革考核方式,把分数细化到平时体测、体育课出勤率、一小时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督促运动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继续深化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让重视体育运动的学生有长远发展空间,等等。综合施策、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享受运动,才能使改革不违初衷,达到理想目标。

    相关新闻
虞爱华: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