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 | 通堵点补断点,协同复工复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0-03-25 09:24:55 责编: 武静

■ 胡 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

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

要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目前,全国除湖北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但复产率跟不上复工率、产能释放不足,成为全面恢复经济运行秩序的紧迫难题。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开工率为60%左右,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低了30多个百分点。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扮演着原辅料供应、零部件配套等角色,因此,中小企业开工率相对滞后,表明产业链条在一些关键环节仍未有效耦合,产业链作为上下游紧密连接的大系统尚未完全运转自如。

疫情对产业链条的直接冲击,导致跨区域高效流转的产业配套体系一度陷入“碎片化”之困。在国内疫情防控战打响后的紧要关头,为保障物资供应,党委政府采取派驻驻厂联络员方式收集各医疗防护物资的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需求,采取应急调度的保供方式构建了“战时”供应配套体系。但其它产业领域显然难以简单照搬这套模式,随着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原先以市场化方式构建的产业配套体系,一时难以满足当下配套需求,导致产业链条出现“断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产业链体系因循市场规律、市场主体契约意识以及产业配套的既有路径,正在逐步实现自我修复。但从企业普遍反映来看,由于各区域之间风险程度不一、防控措施不完全同步等原因,产业链条的跨区域配套效率未达预期。当前更需关注的是,一些中高端产业的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以及重要装备的供应和配套体系都是全球化的。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晶圆等关键原材料主要由境外厂商供应,而部分疫情较重的国家又恰恰是重要的供应基地。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由此造成的供应链体系“断点”,是不容忽视的风险性因素。

产业链“堵点”的成因更多源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复工复产未能有效形成协同效应。仅就供应链来看,制造业存在鲜明的“供应巢”现象,与主机厂直接配套的是关键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而在其背后又存在多级供应支撑体系。各地推进复工复产的总体安排都是“抓龙头、带配套”,旨在以龙头企业牵动力带动产业链体系实现自我修复。但必须看到,在多级供应体系中,即便是居于供应链末稍的一家或几家企业跟不上总体复产节奏,也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要素流动体系出现问题,致使整条产业链难以按照自身具备的“负荷能力”实现订单饱满化、运转高效化。因此,营造支持大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产业链的高效自如运转,背后是人与物等要素流动的便捷化、高效化。人员和货物流动,尽快落实中央最新要求取消不必要的障碍与管制至关重要。疫情期间对于某些关键物资以及生产设备采取的临时调配措施,须迅速回归常态,放开市场流通中各种人为制约,人便其行、物畅其流,才能真正打通“堵点”,提升全产业链运转效率。企业之间按照制造流程需求匹配以及商业契约等市场规则形成的稳定供给配套关系,正是产业链协同运行的内在机理。市场需求是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高效运转的牵引力量。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建设之所以提速,就是要为部分产业链较长、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先进制造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我省近期出台大力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的支持政策,旨在为创新型产业集聚、创新型产品推广提供重要应用场景支撑。持续拓展需求空间,是消除产业链“堵点”的关键之策。

疫情冲击,让产业链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得到直观揭示。全面检视产业链缺环和供应配套体系的突出短板,从暴露的风险中找到产业补链强链的突破方向,这既是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的长远之策,也是顺应市场规律、拓展多元供应配套体系,以市场竞争降低产业风险的迫切需要。打通产业链“堵点”、补上“断点”,更需要危中寻机,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持续优化产

    相关新闻
余谓之:奋力夺取大战大考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