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16 15:06:32 责编: 武静

■ 刘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日前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围绕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通各项政策,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大宝贵经验。后疫情时代,着力将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做法、好习惯保持下去,以长效机制保障全民健康,必将推动从理念到实践的诸多变革:刷新落实“大卫生大健康观”,让健康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构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系统;推动大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顺应并推动这场深刻变革,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为坚实的健康根基。应该认识到,这场变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健康管理也是全周期、多方面的,“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一种必然。健康中国,不仅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需要来一场广泛且深刻的供给侧改革,构建全面支撑的健康服务体系,促使社会健康管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整体调和”,整个公共政策体系都应增加健康意识。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更公平可及的体育设施、更优质普惠的医疗服务,近年来人们在这些方面的强烈诉求莫不与健康有关。这充分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完善的社会制度是国民健康的守护天使。这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也关系到教育、体育、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不仅仅包括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还包括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体育锻炼、提高宜居质量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围绕大健康进行综合治理,将国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对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健康影响评估。各部门各行业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合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以“整体调和”护佑全民健康。

“固本培元”,提升整个社会健康素养。疫情期间,双黄连口服液能治新冠肺炎、喝酒能杀死病毒等谣言满天飞,缺乏科学依据却有人追捧,说到底,是因为缺乏健康素养。如果说健康是一个宏伟的金字塔,那么国民健康素养就是它的根基,根基稳健才能健康成长。人的健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细致的公共服务、科学的健康教育、有力的健康宣传来涵养培育。这些都应该在更高层面、更大视野上予以重视。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权威科学的健康医学科普平台,着力推进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推广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使其成为每个人基本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等等。人人“固本培元”,提升健康素养,掌握健康知识,相信现代科学,就能识破保健骗局,走出养生误区,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把健康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形神合一”,加快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健康,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不仅要求治愈疾病,更追求远离“亚健康”强健体魄,锻造抵御疾病的强大身体素质。中医追求“形神合一”,意即注重心理建设获得内外兼修的真正健康。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加剧,如果人们不能获得足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无论身体健康上投入多少,也难以获得全面健康。心理疾病不仅是个体问题,应将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予以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不是可有可无,应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刚需”。同样,心理健康服务不能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而应渗透到各项社会工作中。在社会治理中疏导不公平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加快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早发现、早干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加快“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把大健康观念落实到行动中,转化为14亿人民的健体强心,就能以健康的身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旺盛活力,用健康的身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
虞爱华: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着力做好“七个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