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给正当防卫“稳稳的保障”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17 11:08:18 责编: 武静

■ 刘振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切实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彰显司法进步。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是保护公民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任何社会,面对不法侵害时,被侵害人都有自卫救济的权利,其他人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义务和权利。这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个体安全感的应有之意。如果现实中这一权利缺失,或要求防卫人只能被动等待公权机关来解决眼前危机,无疑将大大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并可能导致社会陷入丛林法则。

然而,这一本应捍卫公民合法权利、制止不法行为的法律武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执法理念、执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案件中出现把握失当等问题。有的认定正当防卫过于苛刻,让防卫人在制止不法侵害时束手束脚,不敢作为。有的作简单化判断,没有综合考量前因后果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只根据后果来判定责任。部分执法者讲不清、吃不准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却被“袒弱不袒理”等干扰,做偷懒式“和稀泥”处理。

客观地看,如果要求普通人面对不法行为时,先仔细思考如何有效制止又不造成超过必要限度的伤害,待考虑周全时,恐怕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显然不符合公众朴素的生活常识与正义认知,也不符合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这几年,从山东于欢案到昆山于海明反杀案,从“见义勇为反遭刑拘”的赵宇案到河北涞源反杀入侵者案,多起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原因正在于此。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罗翔在讲解相关案例时说到,“代入一下,把自己当成防卫人,不要对防卫人过于苛求”,此类视频播放量超千万,高人气的背后反映出公众对依法认定正当防卫的迫切呼唤。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现实中,数起案件最终迎来符合世道人心与司法正义的结果,赢得公众称赞。个案处理的进步,应该反馈到司法制度的优化中,才能让公民正当防卫权有“稳稳的保障”。从去年两会“两高”报告直面回应热点案件,到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以大篇幅重申相关理念,再到如今新规出台,充分彰显了法治的力量和温度。统一正当防卫的司法适用标准,不断明确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积极解决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狠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范、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引领社会风尚。

徒法不足以自行。让新规发挥应有作用,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依然任重道远。眼下,舆论对个别案件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追问,需要有关部门讲透法理、情理,以案说法,鼓励公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给某些想“钻空子”的人以震慑。进一步看,还要在司法实践中将新规真正落在实处。在涉正当防卫案件中,各环节工作人员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法治立场,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将司法专业判断与公众朴素情感结合起来,让公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到公平正义。

司法有力量、有温度、明是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让正义挺直腰杆,让作恶者无所遁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