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从“少浪费”开始,向“零浪费”努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22 14:48:30 责编: 武静

■ 韩小乔

在北京北锣鼓巷,一家“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引人注目。商店货架上一个小玻璃罐,装着店主6个月生产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店里开辟洗手皂液、洗衣液和洗发水的“散打填充区”,请顾客带容器过来灌装,让瓶子重复使用。这样“零浪费”的生活,店主已经过了4年多。

在不少人眼中,“零浪费”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目标,因为它挑战了浪费是不可避免的常规思维。但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有一些人坚持在做。“零浪费”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个人省钱。从经济层面看,资源再生有利于产业升级。从环境层面看,如果废弃物经过回收处理被市场接受,形成良性循环体系,能有效缓解“垃圾围城”,并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尽其用”、日本近年来提倡的“断舍离”生活,到各国纷纷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零浪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今年10月,“源头减量零浪费街区”试点项目在上海黄浦区益丰外滩源正式启动。在第40个世界粮食日,某外卖平台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外卖零浪费挑战”,“零浪费”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零浪费”不是玩噱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环保这个词,人人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充分发挥物品价值、真正了解并持续推进环保事业?大多数人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也没有意识到一些日常行为如回收习惯、消费选择、交通出行偏好等,都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及生态破坏。环保理念革新,才能带来生活方式变化。买菜时带上可重复使用的帆布袋,将闲置旧物转赠给有需要的朋友或捐到慈善机构,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牙刷、可持续森林认证的再生纸,或许每一个“零浪费”生活的实践者都会经历一个改变过程,也没有人可以一步到位,但从“少浪费”开始,朝着“零浪费”目标努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减少购买行为,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对资源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利用“变废为宝”,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零浪费”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物尽其用”。现实中,有人视勤俭节约为抠门小气,有人认为“零浪费”无非是因为囊中羞涩,甚至对环保节约者冷嘲热讽。如果节约行为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与敬意,就会助长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不良风气。事实上,节约是有原则的节省,与贫富无关,真实所需、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与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一脉相承,理应得到肯定与推崇。除了给予“零浪费”实践者必要的精神与物质鼓励,还要广泛宣传引导,让更多人意识到节约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在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人们才不会盲目消费冲动消费,从而实实在在改变。

人人探索性实践,“零浪费”才不只是愿景。这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提升认知、改变行为、革新技术,也需要各领域间跨界研究共同探索,甚至需要组织、机构、国家间密切合作。从这个角度讲,“零浪费”是理念,也是动力。越来越多的人增强“少浪费”“零浪费”意识,就能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文明培育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社会践行环保理念,拥抱美好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