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以民为本,循法而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29 15:06:28 责编: 武静

■ 韩小乔


法律的发展,承载历史变迁,映射时代进步。

即将过去的2020年,从抗疫抗洪、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谋划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新立新修众多法律,闪耀人民至上的理念,恪守立法为民的准则。

2021年1月1日,包括民法典、新修订的档案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正式实施,必将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人民至上,法护周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良法善策”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刑法、劳动法、建筑法、民用航空法、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一部部起着支架作用的法律修订完善,一块块法律大厦的基石相继铺就,为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立法修法,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生机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发展,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协调推进,形成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生动局面,人民感受到更多温暖,收获更多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调整规范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立法领域的重要制度成果。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或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的编订纂修。作为民事活动的行为标准、安全交易的重要保障、执法守法的基本准则,既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现实关切,又面向时代与未来;既传承我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又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既在立法过程中吸纳民意众智,又尊重立法规律、讲透法理、形成体系,恰如其分地体现以民为本、科学立法精神。

立足本土特色,扎根民族土壤。纵观历史,凡是经久不衰、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法律制度无不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从古代“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反映出家作为中国社会基本细胞的重要意义。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并通过具体的规则来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将家风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社会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重视家的价值的同时,民法典也关注个人的权利与发展,如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要尊重未成年人的真实意愿。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当代中国现实情况,彰显立法执法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聚焦立法热点,回应百姓关切。乘坐高铁,遇到“霸座”怎么办?未满8岁的孩子用父母银行账户给网络主播打赏5万元,钱能退么?在小区被高空抛物砸伤,如果找不到抛物的人,该找谁赔偿?租的房子到期了,同等条件下租户能不能优先承租?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项重要法律制度,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力夯实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需求与期待,要全面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打通“血脉经络”,坚持与时俱进。法律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变迁,着眼未来社会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社会关系不断调整,民法典也需要跟上时代脚步。AI换脸算不算侵权?虚拟财产能否继承?当今中国的民法典不仅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信息时代的人生指南。创造性地单设人格权编,对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作出详细规定,体现新时代对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尊重。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让民法典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严格公正执法,促进良法善治。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日益增强,希望自身合法权利得到更充分、更有效保护,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回应这一期待,落实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权益保障的规定,切实把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基本理念和相关规则融入工作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用好法,得先学好法,熟悉法律条文,知道什么情况对应什么条款,提高执法能力,办好民生实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民法典的生命力蓬勃兴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得以解决,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法律不断完善和发展。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明年立法工作,不仅要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反垄断法等,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还要修改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保障人民高品质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者,治之端也。”小到文明出行,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真诚的信仰。从立法、司法、执法到守法,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都应自觉学习法律、尊崇法律,敬畏法律、坚守法律,以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和幸福,以法律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