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小案不小看”彰显人民至上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3-16 08:41:21 责编: 武静

■ 梅 麟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起案件引人关注:重庆某公司在公众号公布一份购买涉疫白虾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列表,涉及包括原告赵女士在内的1万多人,赵女士由此提起诉讼,索赔1元。最终,这家公司被判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

一起诉讼案以“1元赔偿”结案,看上去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但这种涉及百姓生活的诉讼同样会引发普通人的共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生活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隐私泄露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涉疫”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影响防疫工作,还让被感染者面临网络暴力。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及的这件“小案”,看起来很小,却释放出“禁止滥用权利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明确信号,展现了司法裁判积极捍卫个体人格权的努力,为今后同类案件审判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震慑相关机构和个人以泄露公民隐私信息牟利的念头和行动,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

除“1元赔偿”典型案例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处处见“小案”,件件有启发。有的案件曾被认为是“丢人事”,受害者不敢也不愿寻求法律介入;有的因受害者损失有限而自认倒霉,这些都间接助长了违法犯罪者的气焰,影响社会稳定。“小案不小看,再小依法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弘扬正确价值导向。依法制裁“强行啃老”、理财骗局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严惩虐待、遗弃老年人违法犯罪,以案例警示公众,用法律为老年人护航,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美德。审理职场性骚扰损害责任案,让性骚扰者受到法律制裁,鼓励受害者主动发声维权,肃清职场不正之风。审理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案,直播平台全额返还总计158万元打赏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事实证明,“小案不小看”既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也发挥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从司法成本看,以“1元赔偿”为代表的小案赔偿额度小、舆论关注度有限,却仍需司法人员认真取证,严格履行审判流程,显得“性价比”不高。例如2020年人民法院审结婚姻家庭案件达164.9万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不断探索将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处理种种“家务事”的繁琐程度可想而知。但正是这种不论案值、在无数“小案”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精神,践行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法治有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坚持“小案不小看”、人民至上原则,实施好包括《民法典》在内的法律法规,人民权利必将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