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创新塑造城市网络形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3-30 08:44:59 责编: 武静

■ 李家林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徐马飞主动把户口从上海迁到合肥。徐马飞未到合肥之前,通过网络对合肥有所了解,去年入职安医大深入了解合肥后,更是钟情这座城市,期待在合肥做出一番事业。

有的城市,哪怕未曾去过,却心向往之。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通过网络以各种形式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选择。网络形象美好的城市,无论发展文旅,还是招商引资,抑或招才引智,都会事半功倍。可见一座城市在网络上的形象,直接关乎城市的美誉度、影响城市的竞争力。遗憾的是,一些城市仍未重视塑造城市的网络形象,或做的远远不够。

做好网下发展特色文章。一座城市要有一座城市的发展特色,一座城市要有一座城市的内在品格。数据显示,“科技”“创新”成为合肥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这与合肥依托科创优势打造“养人”之城息息相关。从当年中科大落户,到如今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运算速度全球第一、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正式“点亮”、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开通、2020年GDP总量跃过万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大中城市20强……合肥的科技特色、创新品格、辉煌成就,争艳网上空间,城市网络形象趋好趋美。事实证明,城市网络形象,底气来自网下发展的鲜明特色,底色来自网下发展的内在品格。

提升网上传播能力。当前,中国网民数量近10亿,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络获取信息。人在哪儿,宣传重点就在哪儿。因此,各个城市更要到网络这个新媒体、主阵地上讲好城市故事、提升城市形象。比如西安,2019年起,西安利用短视频,创新传播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摔碗酒”“毛笔酥”等彰显西安特色的短视频,吸引诸多游客前往西安,促进了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才能更好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做好文化传承与弘扬。以马鞍山为例,自1989年起“诗城”马鞍山连续举办诗歌节,以诗会友、啸吟抒怀,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当一个活动连续举办30余年,当一个活动借助网络广泛传播,活动本身及城市形象就从量变达到质变,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文化热潮。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传统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借网络弘扬,才能既根植当地土壤,又芳香散播四方。

善于借好力用巧力。2020年11月,丁真刷屏朋友圈后,带火了丁真家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全域旅游。西藏、云南等地借力使力,与甘孜不断互动,形成一次网络传播大联欢。西藏日报通过新媒体诚意邀请丁真前往西藏,并附上“我在西藏等你”的文字,吸引网民关注点赞,值得各地借鉴。

着力化解历史包袱。曾几何时,广东东莞的网络形象受到损害。东莞网信部门曾感叹,“好声音传不开、传播了没人信;负面舆情被放大炒作,旧闻恶搞像‘牛皮癣’一样挥之不去,不绝于耳的负面炒作挫伤城市精气神,许多干部群众感到脸上无光,外来人甚至不情愿承认自己工作生活在东莞。”近年来,通过在网络上主动设置议题,创造有质量的传播,东莞实现了一座城市的“舆情反转”。短短几年,东莞城市口碑提升、城市形象向好,吸引大量投资者,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把历史包袱背在城市身上,就会压抑一座城;把历史包袱卸下来,抖擞精神,就会激活一座城。网络时代创新传播,就会事半功倍。

城市网络形象好,就是软实力,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与红利;反之,城市网络形象不佳,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如何展示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城市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塑造城市网络形象,既要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又要市民携手同心同行,既要短平快的创新传播、也要持之以恒的细心呵护。

    相关新闻
悟思想,坚定笃信笃行——“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