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期待更多科研成果“出圈”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1-04-13 08:42:03 责编: 武静

■ 张 朋

 

近日,一款由中国农科院北京某燕麦开发公司生产的燕麦片在行销30多年后,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展和网络测评的推送,成为科研美食爆款。近年来,科研美食频频“出圈”,如东北农业大学的红肠、黑龙江大学的凌老师酸菜、华南农业大学的酸奶等。专家认为,高校科研美食的“出圈”,实际上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

科研成果转化,就是让科技与市场融通、对接,让象牙塔的科研成果变成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感和积极性,也有利于科技加持下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健康诉求。黑龙江大学凌老师酸菜用菌群效应生产工艺,使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南京农业大学黄教授烧鸡拥有20余项专利技术;中国农科院的燕麦片虽口感粗糙但价格便宜、品质高。这些产品都契合了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要求,其热销也反映了消费者对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认可。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消费产品,并非一片坦途,创造机会让科技与市场对接是前提条件。虽说科研美食“出圈”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但实际上,现阶段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总体较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2.44万亿元,占GDP的2.4%,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并不高。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因此,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一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就是要在科技与市场对接上创造机会和条件。

打通科技与市场对接渠道,应发挥科研主体和市场主体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农科院生产的燕麦片成为爆款后,因为供不应求,产能跟不上,被迫从官方旗舰店下架。高校、科研院所擅长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以在工艺创新、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当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其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必然遵循市场规律。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要注意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采取市场化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不仅要增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也要增强创新型科技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这既要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共同发力,又要创造条件和机制实现科技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出圈”。

    相关新闻